今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气象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在海西东部地区采用多型号火箭发射装置和地面燃烧炉方式提前开展2009年人工增雨工作,体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西州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善盆地内生态环境,近几年,海西州人民政府相继上马了一批生态项目,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的步伐,并加大了人工增雨工作力度,增雨作业点从2002年全州2个增加到2009年的20个,海西州人工增雨工作规模不断扩大。截至7月下旬,今年海西州人工增雨作业共26次。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工增雨作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柴达木盆地降水量逐年增加,1998年~2008年柴达木盆地年均降水量除茫崖外,其余各地偏多2.5%~35.5%。仅今年1—7月,德令哈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就达到220.3毫米,与2008年全年降水量几乎持平。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和人工增雨工作水平的提高,作业区境内湖泊湿地面积逐渐扩大,江河源径流量逐渐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有所改善,草地覆盖度、产量效果显著,全州生态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生态效益不断显现。 tujian.org
海西州气象局副局长苟日多杰介绍,人工增雨使柴达木盆地的草场植被退化趋缓,草地植被覆盖度表现出明显的增加和上升态势,大部分地区牧草提前返青,枯黄期推后,草地生产力增大、草场载畜能力提高,草地生态系统总体呈较明显的恢复趋势。土壤抗蚀力增强,随着盆区内生态恶化土地治理建设的大力实施,盆区内主要沙区风蚀荒漠化程度趋缓,并由大片连续分布趋向于零散分布。近几年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沙丘高度和移动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减缓势头,沙丘水平移动速度也表现趋缓。目前柴达木盆地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得到初步控制。降水增多使得植被退化趋缓,对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改善了盆区内生态环境,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和风速明显减少,风力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力减小。(作者:贺万伟 孟伟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