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淡亚君,女,1963年生人。1980年在人民银行乌兰县支行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人民银行西宁市中心支行工作至今,从事过会计、调研、编辑等工作。所著的多篇专业论文先后在《青海金融》上发表。业余时间钟情于文学创作,所写的散文、随笔散见与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播出时间: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柴达木的情 柴达木的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休假,去了长安,静静地呆在家里陪伴82岁高龄的母亲,倾听母亲述说一件件往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母亲租住的小楼,没有嘈杂的喧闹,门前的空地上种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她们争奇斗妍,似乎很欢迎我的到来。小楼墙边凌乱的丝瓜藤沿着门前的墙壁向上攀缘,给秋日的长安平添了几分清凉。偶尔也见一片黄叶悄悄飘进屋内,我静静地看着它,暗自感叹着生命的脆微。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身患重病的母亲,我的泪水悄然滑落……。是啊,落叶归根,母亲又何尝不是。1980年我的父亲母亲从柴达木退休后,定居到了长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起在青海柴达木工作的那些年,母亲思维清晰,精神倍增。尤其是母亲她拿出好几枚奖章给我看时,脸上的那种光荣感、自豪感,使我这个作女儿的也感到光荣、自豪。从那些锈迹斑斑的奖章中我感受到了母亲及老一辈柴达木建设者那令人震撼的柴达木精神,体验到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真正内涵,使我为之敬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的父亲和母亲一起自愿加入了支援青海柴达木建设的大军,来到了柴达木盆地,先后在大柴旦、小柴旦、茶卡等地工作,最后到离茶卡18公里处的莫河畜牧场,在那里工作了28年。为了事业,她成了年迈父母不孝的女儿;她撇下年幼的孩子,成了年幼孩子不称职的母亲。任凭家人怎样劝阻,他们依然前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父亲和母亲当时年轻,血气方刚,豪迈奔放,凭着一股热情就来到了大西北。那时的大西北是何等的荒凉,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山上光秃秃的,一片荒凉,寒风潇潇,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当时他们乘坐的火车向西进时,由于海拔越来越高,火车只能费力地缓慢爬行,像“老牛拉破车”。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火车才终于有气无力地停到了兰州车站,这是铁路向西的终点站。再往西去,要换乘破旧的大卡车,土沙石铺的路面,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汽车颠簸得令人头晕恶心,他们没有皮袄御寒,坐在大卡车上长途跋涉,忍受着饥饿、寒冷和狂风的袭击,等到目的地时,他们全身都已经冻僵了,活生生地就像两尊刚出土的兵马俑…… tujian.org
之后的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母亲和父亲总是穿梭在青藏公路上,她们用热情、毅力和奋斗填满生命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柴达木工作的那些日子里,父亲和母亲和所有建设者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住着简陋的土坯房,睡在通铺上,取暖、做饭全靠草根和牛粪。由于生活条件很艰苦,常年吃不上蔬菜,他们的指甲盖洼陷全都翘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定居到莫河畜牧场后,母亲把我们接到了场里。那是一个离茶卡18公里的小村镇,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即使有西去的卡车,也只能将你拉到路边,在往场里走还有4公里,场里分为场部、农一队、农二队、农四队。这里的人大多是从甘肃游牧过来的,还有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右派分子”和支边者。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放牧耕田,给这片沉睡了千年的戈壁荒滩带来了袅袅炊烟,带来了人欢马叫。尽管条件艰苦,但父母亲奉献柴达木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尤其是那恶劣的天气,一年没有四季之分,整日狂风怒吼,风裹着沙尘扑面而来。有一次发生强大的沙尘,风沙狂吼得人肝胆欲裂,大姐由于没见过此境,吓得尿湿了裤子。 tujian.org
这里的每一天,每一次的呼啸,似乎都传递着一种不屈的心声,仿佛在和每一个建设者一起抒发粗犷豪放的戈壁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是在这方热土上,母亲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人。父亲由于工作的需要长期和母亲分居。晚上大姐和哥哥由于无人照顾,母亲只好将他俩裹上小被放到办公桌上睡觉。那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难,饮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有一次母亲挑着水,快到家时,被脚下的冰滑倒,水桶里的水全倒在她的身上。此时此刻,母亲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但是,她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瘦弱的肩上毅然地撑起那片天。她一肩挑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肩又挑着事业的艰难悲喜。在那看似平淡的岁月中,在那看似简单的账簿里,片片会计单据都融进了母亲的深情,凝聚了母亲二十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多少次母亲为提款,克服交通困难,独自骑马、骑骆驼,行走在无人的戈壁和山里,往返于茶卡和莫河畜牧场之间,去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既要保护公款又防备藏狗野狼的袭击。有一次,母亲骑马提款行走在无人的山里遇到一只野狼,野狼在母亲的马前对峙了好长时间,最后终于被母亲的刚毅战胜。那年冬天,母亲出差回场,过路车把母亲放到了路边,由于天色已晚,附近的几个帐蓬边的藏狗扑来撕咬母亲,母亲临危不惧,将大依裹住头部依然前行,藏狗也只好退缩而归。就是这样,母亲无怨无悔。至今莫河畜牧场会计档案里,还保留着母亲制作的张张账簿,一本本渗透着母亲汗水的账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驼场担任食堂管理员期间,母亲坚持原则,不管生活怎么困难,她从不把食堂的东西拿给我们吃。每天放学饿的头晕眼花的我,还要拉着风箱和姐姐一起做饭。为了提高职工食堂的生活水平,母亲开荒耕地,种了几亩青稞,还养了几头大肥猪。她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忙活农活。青稞收获后,母亲拿铁叉由地上往车上一捆捆的装,手中的铁叉能举多高,心中的信念就有多深,母亲为此累出了肾下垂病。她把畜牧场这个大家当成自己的小家来经营,什么困难、什么苦她都能忍受。她的辛勤劳作,为食堂带来了盈利,逢年过节职工食堂都免费会餐,连州县的客人来畜牧场见到母亲,都树起拇指夸赞这个女管理员优秀,是个能干的女强人。由于表现出色,母亲先后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财政部、交通部授予“柴达木建设积极分子”。“财务会计先进个人”、“青藏公路建设”荣誉称号。在莫河畜牧场这个大家庭里,母亲就像那一簇簇依恋于大地的小草,竭力吐绿,为装扮戈壁大地默默奉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母亲人在长安,但仍然心系柴达木,时刻关注柴达木的建设和发展,因为那里是她人生最闪光的岁月。每当有柴达木的同事去西安看望,她总是那样激动、热情。把好吃的东西全拿出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盛夏,年事已高的母亲来到了她魂牵梦绕的青海高原,当她看到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无不为青海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感到惊叹!此时的母亲,多想踏上那条天路,去“八百里翰海”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去看看她工作、生活过的草原牧场……但我们考虑到老人81岁的身体,还是劝住了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今,父母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艰苦朴实的生活,淡泊名利的情怀,清廉刚正,奉献高原的优秀品格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前行。她们的精神不仅仅留在了牧场人的心里,留在了儿女的心里,更留在了广袤的戈壁沙漠里! tujian.org
编辑手记:在和征文作者淡亚君交流的时候,她提到的一个场景触动我的心怀:她的父母因为在柴达木工作,没办法照顾自己的孩子,淡亚君姐妹三人小时候都分别寄养在别人家。六岁时当抱着一捧苞谷杆的她看到妈妈时竟然吓得躲到后面去。是啊,哪位母亲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她们是把满腔的赤忱奉献给了祖国母亲…… tujian.org
你见过草原上的那些无名小花吗?因为高原海拔高,属于它们恣意开放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会尽情吐蕊,用绚烂的色彩装点高原大地。在编辑淡亚君的广播征文《柴达木的情柴达木的爱》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那些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盛开着的花朵,它们代表着只属于高原的顽强、乐观的生命形态。而这篇征文中所描绘的母亲那样平凡而伟大的高原建设者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很普通,普通得像草原的花朵,可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只装着祖国母亲,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萧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车把兵马俑办公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