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一块30亿元今年最高拍卖价格的“地王”在青浦赵巷诞生,舆论对土地的关注达到了白热化。
在近两个月的售楼现场,最常见的是房价还没出笼,买房人已经跃跃欲试;批量推出的新盘里真正性价比好的房子往往只有几套,但恐涨心理还是让买方继续追涨购买。一时间,买房又成买菜,捂盘、惜售等字眼也随之而来。但事实是,开发商似乎并不想捂着不卖,而是急于资金回笼,这在今年第二季度尤为明显,大多数开发商都在跑量,以至于到下半年已经提前完成全年销售量,变成无房可卖。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国土资源部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在目前的全国平均商品房价格里,土地成本仅占1/4都不到,这个数据大大低于此前中国房地产协会公布的“地价占到房价一半的比例”,它似乎又说明,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的因素。
今年以来房价急速上涨的原因,现在看来越来越清晰,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信贷破天荒地突破了7万亿元,这使得国内市场流动性资金泛滥,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没有如政府所愿流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领域。第二,去年以来楼市交易量的急剧萎缩沉淀了一部分需求,加上去年土地批租接二连三的流拍,使市场产生未来两年内供应量将明显减少的预期,也导致了房价的上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王”也好,“囤积居奇、捂盘惜售”也好,这些都是被放大的新闻效应,它们对房价真正能够起到的助推作用其实相当有限。目前上海楼市不是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吗:开发商买地痛苦,购房者买房痛苦。
值得建议的是,接下来的8月将是楼市“间歇期”,购房者还是应该笃定淘房,理性购房。
专题:上海楼市迷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