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前不久对福泉山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各类精美文物91余件。此次发掘对进一步研究福泉山遗址的性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研究员形象地比喻:“四千多年前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在现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而是在我们青浦的福泉山。”
为期三个月的《福泉山遗址考古新发现特展》在青浦展出一个多月以来,许多市民慕名来到青浦博物馆参观,一睹四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的风采,纷纷惊叹上海先民的勤劳智慧和鬼斧神工。
再次挖掘取得新突破
福泉山遗址位于青浦区重固镇西侧,是上海乃至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福泉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挖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为了更深入了解福泉山遗址的分布范围和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埋藏情况,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研究部在福泉山土墩以外的区域,以探沟形式进行勘探,共布探沟16条,实际挖掘面积303.6平方米。这次勘探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良渚文化晚期人工营建的高地及其贵族大墓,另外还发现新石器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历史时期的马桥文化、周、晋唐、宋元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意外发现有趣现象
这次发现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地点是在福泉山遗址中心土墩北面的回龙村吴家场,离中心土墩还有约300米的距离,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呢?
原来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良渚文化核心区域莫角山发现了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良渚文化古城,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上海考古工作者的深度思考。福泉山作为良渚文化重要的遗址,是否与莫角山一样有存在古城墙的可能性?
按照这样的思路,考古工作者比照现有的地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以福泉山土墩为中心,周围有东侧的通波塘、北侧的横港、南侧和西侧的古河道等自然河道作为天然屏障,护卫着福泉山,而北侧的横港旁边地势又高出周围农田好多,酷似土筑的城墙。为搞清福泉山是否存在良渚古城墙,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决定在福泉山中心土墩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进行布方勘探。结果古城墙遗址没有发现,在四周倒是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等文化遗存,特别是在北侧的高地吴家场发现了良渚文化贵族墓地。
4000年前是政治文化中心
此次在福泉山中心土墩外围附近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晚期高等级的贵族大墓,对研究福泉山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墓地葬式独特,随葬品之多之精为历年良渚文化考古中少见,尤其是M204大墓出土了玉璧多达9件,大大超过了先前福泉山遗址中心土墩大墓出土的数量,其中1件大玉璧直径达26.4厘米,比以前福泉山发现最大的玉璧还大0.4厘米,可见此墓规格之高;出土的1件玉锥形器长达40厘米,也超过了以往福泉山发现的玉锥形器;发现的1件玉琮上刻有精美的神像纹和鸟纹,与中心土墩出土的琮形镯极为相似,对研究当时先民的图腾信仰和制玉工艺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这次吴家场发掘的收获和意义,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研究员认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泉山遗址最重大的发现,也是近年来良渚文化考古中的新突破,将在考古文物界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此次发掘对进一步研究福泉山遗址的性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宋建形象地比喻:“四千多年前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在现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而是在青浦的福泉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