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正在进行中,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入围一等奖候选项目。
好中医怎么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表示,中医院校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和领会中医医学,以及其中的文化、哲学内涵,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发展,阐明其科学内涵。学校确立“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思路,即以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一体”,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为“两翼”,让学生“博古通今”。
好中医需要具备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与人文气质。近年来,上海中医大在医古文核心课程基础上,“发散式”地开设了一批人文素质类课程,如“《古文观止》讲读”、“诗经概论”、“《四书》导读”、“古代文化名著赏析”等选修课,每年开课超过300学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兴趣,学校推出人文社会学实践活动,学生围绕“中医药与古代文化”这一主题,分组协作,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题论文。学生们撰写了“《说文解字》医药字例汇释”、“中国古代史料笔记小说中的医药资料”、“中医药事物命名与古代文化”等一批高质量论文。学生还参与名老中医医案整理工作,近40万字的老中医医案已出版发行。
古老的中医要走向世界,需要与现代科技“嫁接”。上海中医大加强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类课程的建设,开设了“中医工程”、“中医信息”、“实验中医学”、“实验针推学”等新兴课程。学校为本科生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邀请校内外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等担任主讲老师,介绍中医与现代科技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科研报告写作方法等,受到学生欢迎。
上海中医大注重建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双语课程,目前开设和在建的双语课程近20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医学英语术语竞赛,鼓励学生创办校园英语杂志,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英语查房和病例讨论。上海中医大国际交流的范围也日益扩大,目前学校与香港大学、芬兰库奥皮奥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日本川崎学院等境外院校开展学生交流和学分文凭互认。学生到境外院校进修课程的同时,还广泛传播中医理念和知识。在交流生的“撮合”下,一些境外院校主动来上海中医大寻求合作,希望共同编写中西医结合教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