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融合之美,打动人心。在世博会上海馆,观众真切感受着这种力量的撞击。
上海馆艺术总监、主题片导演胡雪桦曾在馆外偶遇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告诉他:虽然每次都要排2小时队,但她已经两次走进上海馆,还想去第三次。
许多人对上海馆赞赏有加。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说:“我被感动了!”名气和脾气一样大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得知胡雪桦导演了上海馆的影片,当面夸他:“你做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
上海馆内部是一个360度穹顶剧院,屏幕面积近600平方米,“展品”是一部名为《永远的新天地》的8分钟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上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8分钟里,一个个“非常上海”的元素串联起跳跃的情节,让观众追随上海发展轨迹,领悟上海城市精神。
剧场正中有一个可容纳60人的圆形看台,在灯光熄灭前,细心的人也许会注意到看台底下的机械构件,其中有些像是千斤顶……其实,看台如同一个拔掉了炮管的坦克炮台,能前进、后退,倾斜、旋转。身处这个活动看台上,观众被带进虚拟现实的情境中。
——市井声声,观众发现自己落座于一辆老爷车的前排,左侧是握着方向盘的司机,车窗外是渐行渐近的老上海街景;老爷车一路前行,坐在车中的观众一路颠簸晃动。
——镜头切换,一架直升机忽然带着观众腾空而起,在数百米上空俯瞰璀璨的上海夜景;直升机盘旋,观众旋转倾斜。
——进入未来,观众这回坐进了一艘潜艇,穿行于珊瑚暗礁间,两旁鱼群悠游;忽而行至一片宽阔的海底平地,舷窗外出现了“浪涌发电机”……
描述现场的观影体验,单用文字实在有点勉为其难。影片运用大量主观视觉镜头,精确再造了360度视野,加上活动看台的仿真模拟,给予观众强烈的“沉浸感”。
胡雪桦的构思,是以“交通工具的进步”作为串起全片的线索,再通过“窗外”变幻的景致,展示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从百乐门舞厅、跑马场、纺纱车间,到外滩、世博园,再到未来的家居客厅,先后呈现。
“虚拟”得如此逼真,一些上了年纪的上海阿姨甚至看得流泪。有一个镜头是:傍晚,工厂门口,有人在等候恋人下班。女青工走过来了,先问:“吃力?”男青年答:“勿吃力。”于是坐上后座,抱紧爱人的腰。车铃清脆,观众看到的画面,随着自行车一摇一颠;眼前是“他”温暖的后背,左右是快速后退的老街……这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以及融化在今天的柔情中的对于明天的期盼,直抵人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