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一”前夕,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我省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荣获了“2009年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作为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大型话剧《立秋》出品人,贾茂盛是个什么样的人?记者在海子边一栋很陈旧的小楼上见到了贾茂盛。那是个普普通通的办公室,室内的陈设也略显陈旧了,不过如果细看看满墙所挂的牌匾和照片,就会感到这个地方是很不普通了。2007年,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话剧《立秋》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并和演职人员合影的照片。国家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的奖牌,这代表了国家在戏剧方面的最高奖。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赠匾“立秋演艺,百尺竿头”,郭台铭赠匾“晋商精神,无远弗界”。还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十大精品剧目”、2007年获“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等奖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是和这个行伍出身的话剧院院长9年来超出常人想象的付出分不开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军人的坚毅迎接挑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贾茂盛被任命为省话剧院的院长,那时的话剧院在全省文化系统以“四个之最”颇有名气:外债内债最多,人员结构最老,工资福利最低,办公住房条件最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人心涣散、机构臃肿,负债200多万元,账面可使用资金只有91.6元。因三产开发失败,导致惹来3000多万元的官司。职工仅靠政府下拨的60%的经费维持生活。剧院无所事事,不排戏不演出,处于濒临倒闭状况。贾茂盛经过认真调研,大刀阔斧地开始整顿内部秩序和改革内部机制,在困境中找寻一条生存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先,他们清理整顿财务秩序和精减冗员,其次,改革内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实施角色公平,竞争上岗和临时轮岗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整合优化资源,破除院团“保护圈”,走出“土围子”。在这一系列举措实施之下,话剧院开始逐渐有了生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军人的敏捷谋求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3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文化强省战略,这让贾茂盛嗅出了其中巨大的发展机遇。当他拿到话剧剧本《立秋》的初稿后,立刻就被晋商“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祖训深深感染了。话剧《立秋》立项伊始,他就把它定位在好看的位置上和冲刺精品的高度上,从修改剧本到请导演,往返于北京和太原几十次,经常是周五下午出发,周一早晨又坐到办公室。《立秋》的排演过程,也是话剧院坚持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的过程,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在职工中激发潜能、挖掘潜力,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更新观念,彻底走出“土围子”。《立秋》请著名导演陈颙执导和著名导演查明哲做继任导演,以及舞美设计毛金钢、灯光设计卢卫东、编剧姚宝瑄、卫中,作曲王晓刚的加盟,不仅奠定了《立秋》的美学风格,还整体提升了山西省话剧院的艺术水平。山西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地方院团和国家一流艺术家成功合作之路。《立秋》的成功常被人称为“一台戏救活了一个剧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军人的刚强闯荡市场 tujian.org
《立秋》从首演开始,即完全按照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操作,对于从无经验的省话来说,市场运作是个全新的课题。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变被动等为主动找,既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小平台”,更注重市场这个“大平台”。在“华夏文明看山西”北京文化艺术周前,贾茂盛毅然决定先进北京大学“热身造势”,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珠三角经济文化艺术周期间,决定先进深圳“侦察”,结果又取得意外成功,从而为在全国掀起“晋商热”点燃了一把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们先后与全国各地多家文化传播公司和剧场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他们以诚信经营,以义制利的晋商精神为宗旨,既考虑我方利益,也考虑对方利益,甚至把风险自己承担,最后达到了双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年来,话剧《立秋》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海峡两岸,十一度进京,七下珠三角,七进长三角,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从首演至今已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83个城市演出500场,观众逾50万人次,穿越了13多万公里,演出收入达1000多万元。这样长途跋涉,完成这么长里程、演出这么多场次,省话在国内是唯一的,也可以说是这位行伍出身的院长以钢铁般的意志带出的“钢铁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后,贾茂盛对记者说:“《立秋》是民族精神的呼唤,是话剧院几代人积累的成果,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两代导演用生命传承的杰作。我从18岁当兵入伍,16年的部队生活对我个人的磨练和性格的塑造影响了我的一生。转业地方工作后,我始终保持了军人的本色,越是面对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我的斗志,我为自己曾经穿过那一身的橄榄绿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