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灾区震后第一冬 带着温暖记忆拥抱春天
2009-04-30
  -本报记者 张萍 李旭 张守帅   2月23日,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春阳和煦。拿起数码摄像机,村民刘晓勇准备继续记录渔子溪打造“羌乡第一村”的重建过程。   在刚刚过去的震后第一个冬天,刘晓勇用简陋的设备,记录下渔子溪村过冬和过年的全过程。录好的带子有20盘,村里的大事一件没有漏掉:御寒物资发放,社会各界送温暖,腊肉飘香迎新年……镜头中,冬日的温情如春光。   回眸震后第一冬,无疑是寒冷的。北方强冷空气带来的4次强降温,一次次考验着四川地震灾区。   回眸震后第一冬,无疑更是温暖的。我省实现了“决不让一个受灾群众挨饿受冻”,“决不让一个‘三孤’人员孤独过年”的庄严承诺,灾区群众在大灾之后温暖过冬、欢乐过年。   希望同新苗一道,在春天拔节生长,充满生机。   这个冬天,关爱无微不至——   同舟共济,与灾区群众在一起   [新闻回放]   2008年10月18日,棉服、被褥、大衣……各种捐助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北京铁路局广安门货运站,这是中央部门、单位和军队领导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和官兵向汶川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捐赠的物资。这些物资通过铁路专列全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用于受灾群众过冬御寒。   2008年12月27日至29日,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再次来到四川,视察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在村民马锡志家过渡房里,总书记摸被褥、试炉温、看存粮,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汶川县漩口镇蔡家杠村受灾群众倍感温暖。   其时,寒潮第二次袭川,地震重创后的灾区大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冷雪飘飞。   “中央的同志都很牵挂灾区群众,惦记着你们能不能暖暖和和地过冬、能不能过好灾后第一个新年。”在都江堰市幸福家园板房小区,总书记情真意切的话语,使田传贵老人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   早在炎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就牵挂着地震灾区群众的过冬问题。全国范围的“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活动随即展开。簇新的冬衣冬被翻越千山万水,寒冬前陆续运抵四川地震灾区,感动和激励着灾区干部群众。   2009年1月24日至25日,春节将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七次走进四川灾区。   腊月三十,映秀镇板房安置点。总理同吴志远等三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温家宝说,算我一家,是四家人。其实,大家都是一家人。“今年大家在板房里过年,我们要加快推进重建工作,力争明年就让大家在新居里过春节。”   震后第一冬的牵挂,温暖人心。   入冬后第一次寒流袭击四川,是在2008年12月4日。次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顶着寒风,来到龙门山麓的地震重灾区彭州市小鱼洞镇受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在双目失明的杨成云家中,刘奇葆特意送给老人一床电热毯,并叮嘱村干部要仔细给老人讲解使用方法,让他安全温暖过冬。刘奇葆还要求当地干部一户一户地进行排查,看群众过冬缺什么,帮助他们增添防寒保暖措施。   赶在寒潮前,近30万床电热毯陆续送达灾区,让高寒山区数十万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暖。   这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温暖,伴随灾区群众走过这个不同寻常的寒冬。从7月召开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10月召开的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到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从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到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会议,一次次重要会议,一次次深入重灾区调研,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求将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和储备过冬物资的“四保一储备”抓紧抓好。   2008年11月7日,立冬。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召集6个重灾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灾区群众自建简易过渡房保暖过冬问题。4天后,他走进高寒山区汶川雁门乡萝卜寨,察看在建农房和过渡房,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过冬措施。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目光里,汶川的过渡房、青川的农家院、都江堰的板房区……处处涌动春天的暖意。   同舟共济,始终如一。这份爱,让灾区挺过严冬,大地回春。   这个冬天,为了庄严承诺全力以赴——   决不让一个受灾群众挨饿受冻决不让一个“三孤”人员孤独过年   [新闻回放]   马福羊清晰地记得一份越冬的物资清单:3床棉被、1件军大衣、1套绒衣裤、1床电热毯、1个取火炉。   因为家里的棉衣被埋在废墟中,渔子溪村民马福羊曾担忧过冬问题。但出乎他的意料,御寒物资来得比节气还快。刚入初秋,他就领到4公斤重的棉被。尽管映秀之冬一度飞雪漫天,但老马穿得暖和,盖得热和,心里也像揣着个“暖手保”一样。   数百万受灾群众,需要在板房和过渡房度过震后第一冬。怎样越冬?省委、省政府谋划在先。   震后1个月,6月12日,刘奇葆在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调研。他对随行的干部讲,要抓紧解决过渡性住所,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决不让一个受灾群众挨饿受冻!”省领导反复强调,一定要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大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将“四保一储备”贯穿整个冬天,直到春暖花开。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成为这个冬天最重要的民生课题。各地政府统一指挥,加强建材市场调控,增加供给,稳定物价,为灾后住房重建提供扎实保障。   与此同时,一场全社会参与的暖冬行动展开,交通运输、通讯保障、供水输电、民政救灾物资准备、卫生医疗保障、农林畜生产、气象等部门全力以赴——   政府采购、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的过冬物资,由“温暖使者”运往灾区的乡间村落。   针对可能出现的冬令春荒,各受灾乡镇备足“仓粮”,特别是高寒山区,提前储备了充足粮食、取暖燃料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时,积极推进永久性住房分期建设方法,鼓励年底前先建好一层或一两间房屋,分期入住过冬。   决不让一个灾区“三孤”人员孤独过年,各地倾情行动——   全省地震灾区因灾新增的1460名“三孤”人员,过冬时优先领到御寒物资、生活补助金和春荒救助金;12月起,623名孤儿每月还分别得到600元爱心助养金。   在成都,面向社会征募“爱心助孤志愿者”,团市委一天就接到咨询电话200余个;除夕夜,市委书记、市长到极重灾区彭州市通济镇与“三孤”人员一起包饺子、看演出。   在汶川,县里规定领导干部不准在公路沿线过年,不准在干部家过年,不准在乡镇上过年,必须到山区去,到村里去,到百姓中去;正月初一的草坡乡,县委书记亲自下厨为村民端出香喷喷的豆瓣鱼。   在什邡市社会福利院,每个房间贴满“福”字,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意。多批社会志愿者、心理干预师和大中学生,来到福利院表演歌舞、小品,让113位孤老开心不已。   这个冬天,抱团取暖,劳作不息,没有农闲——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冬天酝酿春的计划   [新闻回放]   李光华的春节就是一顿年夜饭,大年初一他就开工了。拿着钢锯,他在一截四方杉木上刨光、打眼、拼接,一系列的工序下来,一个门框做好了。他的永久性住房需要6个门框。   从去年10月永久性住房开建以来,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村民就是在劳动中过冬的。在李光华做门框的过程中,不断有邻居过来帮忙,妻子总是把花生、瓜子和糖果一一送到每个人手中。也就在那时,欢笑声总会响起。邻居们的想法和李光华一样,尽快搬进永久性住房,“哪有脸面明年再在板房里过年呢!”   这个冬天,没有农闲。自建过渡房“升级”越冬,永久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产业恢复进一步提速。地震灾区,是一幅忙碌的复兴图。灾区群众不仅投入大量劳力,还发挥着无穷的“草根智慧”。   入冬后,广元市白朝乡群众研究用土材料,给过渡房“穿棉衣”。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金华村280户村民,学起城里人搞集资合作建房,全村算下来可以少占140多亩地,“拿来种蘑菇,每年可增收30多万元”。   凭着这热情和智慧,春节前,全省灾区100余万受灾农户搬进全部建好或建好一层楼的永久性住房,节日过得温暖而欢乐。   这个冬天,抱团取暖,亲情更加珍贵。平武县坝子乡属于高寒山区,乡里乡亲纷纷向遭遇倒房的群众敞开家门,何大海一家3口、巩林一家4口,“打挤”住进刚完工的新农房,合伙过冬过节。映秀镇中滩堡村杨云芳一家34口,几年来第一次4代人悉数到齐,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只有4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起团年饭。   这个冬天,告别灾难,重建精神家园。春节期间,这头的北川,那头的汶川,羌族同胞不约而同将过渡房装饰一新,祭亡者、跳锅庄、喝咂酒、贴门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味比以往还足。   更重要的是,这个冬天,灾区孕育着希望。灾区所有学校顺利行课,安全过冬;无数受灾群众找到新的谋生途径,找到重新站立的起点。   绿意萌动的青川县板桥乡上马坊村,菌棚里香菇朵朵饱满,核桃园、油橄榄、中药材等示范园,为村民勾勒出挺过寒冬之后的美好前景。   无论是开商店、摆小摊,还是外出务工,“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灾区群众在这个冬天酝酿出春的计划。更让人振奋的是,北川、汶川等新县城规划出台后,灾区群众对未来不再“凭空想象”,就如同每户映秀人,已把小镇的规划效果图,挂到板房最显眼的位置。   这个冬天,暖流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不离不弃,守望相助,带来春之声   [新闻回放]   2008年12月22日,响亮的出发哨音后,一场为灾区抢运红砖的行动紧急展开,曾连续奋战在震后抢险救援中的解放军部队再次开赴灾区。   时值加快农房重建、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关键时刻,我省灾区各种建材尤其是红砖紧缺,6个重灾市州农房需建筑红砖200亿块,需要大量运输车辆。应省委、省政府要求,经军委总部批准,成都军区抽调1000台运输车辆、2500多名官兵,火速驰援。   及时运到的红砖解了燃眉之急。1个月后,汶川、青川、北川等地的许多乡镇,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香肠腊肉飘香,受灾群众搬进新居迎新春。   不止军车运红砖。满载棉衣被、大米、菜油等过冬物资的大货车,在通往四川各灾区的条条公路上,一直没有间断过。18个援建省市加快援建工程尤其是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的重建进度,把“暖冬行动”的“硬件”、“软件”送给灾区群众。   没有最早,只有更早。9月初,广东省援建方就明确提出“暖冬计划”。赶在新年前,山东省德州市帮北川县白什乡121户失去家园的农民搬进了新家……   专项补助,分发到人。崇州市1.3万户村民领到了对口支援的重庆市政府发放的4158万元灾后农房重建专项补助资金。江西省专门划拨460万元作为冬令补助经费,发到小金县困难群众手中。   暖冬范围,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在气温骤降的特殊情况下,迅速采购5000多套棉被、棉衣等,紧急支援剑阁贫困户。元旦春节期间,上海将都江堰灾区的贫困家庭作为“特殊市民”,与本市困难人群一起纳入帮扶对象。   来自社会各界的点滴爱心相互激荡,持续升温,汇成磅礴奔涌的暖流。   这暖流来自亲手制作的特殊礼物。吉林和江西的许多“爱心妈妈”,一针一线,织就一件件式样各异的毛衣;香港同胞送来五颜六色的围巾,北川擂鼓中学的同学们围在脖颈暖在心。   这暖流来自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数量不断跃升的背后,是全国各地社区居民帮助收取分拣衣物、清洗整理的细致与温情。   这暖流来自持续牵挂灾区的媒体记者。放弃与亲人团聚,他们选择到曾生死一线牵的地震灾区过年,亲眼见证灾区群众重新站起的信心与力量,再出发、再拼搏的勇气与豪迈。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灾区群众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1月8日,我省历年来时间最长的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大幕。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六期间,文化部从9个直属院团紧急抽调演员,组成3个小分队,分赴地震重灾区慰问演出。在平武县平通镇,三溪村先锋社70多岁的雍大爷走了4里地来看表演。“地震无情党有情,以人为本暖人心,欢天喜地过新年,振奋精神建家园……”台上快板一打,台下掌声雷动。2.03万场迎新春文化活动,激发出灾区人民开创新生活的巨大热情。   温暖过冬,欢乐过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朴素的愿望已然实现。纵然前路困难仍多,重建任务依然艰巨,但我们有理由坚信,冬去春来,灾区生生不息。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