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治农民工 心 病 留乡创业照样有 钱 途 |
2009-04-30 |
|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旭
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委书记王海林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后存在心态失衡问题,“这些年轻人毕业后直接出外打工,身份上是农村人,生活方式却早已城市化。虽然在金融寒潮下被迫回到农村,却眼高手低,不愿就地工作,不少人宁愿滞留大城市等待新工作”。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探讨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治“心”病。
心病一:
漂在大城市总比回乡强
来自雅安市的基层代表毛金芳观察到,春节过后,当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又奔赴珠三角、长三角,踏上漫漫求职路,“他们总觉得呆在家乡没前途,大城市机会多,坚持一下也许又能找到新工作”。
事实上,截至2月24日,前往广东的农民工仍有46万暂未实现就业,还给当地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代表们认为,目前经济形势下,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大范围吸收农民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大可先安下心来工作,并积极参加技能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自身竞争力。
心病二:
乡村生活苦工作累收入低
重新种地,缺农业技能;临时短工,嫌工资不高。即使回乡,不少年轻农民工也持观望态度。
在当前加大投资、大上项目的背景下,四川就业机会很多。修路、修水库、耕地复垦……在罗强代表看来,只要肯干,灾区遍地是活,新生代农民工应该转变观念。“本地薪资水平比沿海城市低是事实,但生活成本也更低。”他建议返乡农民工鉴于危机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适当降低薪资的心理预期,主动适应当前形势。
王瑜代表告诉记者,仅重灾区绵阳的劳动力总需求量就在100万人次以上,回乡务工的收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悬殊。
心病三:
农村就业环境差机会少
不少劳动力输出大县的代表委员告诉记者,当地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有技术、会管理、见识广的农民工留乡创业,发展经济。
“农民工回流带回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流、信息流,如果引导得好,将挖掘出潜在的巨大生产力。”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认为,不仅要让返乡农民工以更高的水平走出去,还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回流。
我省各地通过加强引导和培训,让返乡农民工掌握创业本领,为其推荐、提供一些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组织返乡农民工合作创业,并出台了费用减免、金融担保、贷款贴息、资金补贴等多项创业优惠政策。
今年,随着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和农民工社保转续政策的明朗,我省农民工创业软环境还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代表委员认为,农民工留乡创业照样有“钱”途。(本报北京3月5日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