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取消二级公路收费 有没有时间表
2009-04-30
  网友提问:   燃油税费改革方案明确,我国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现在有的省已经动起来了,我们四川二级公路何时取消收费?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杨晓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没有来自四川交通部门的同志。鉴于网友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很高,本报特派记者昨(6)日在京采访了省财政厅厅长黄锦生代表、省发改委副主任李亚平代表,两位代表均认真作了回答。本报记者随后又联系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摸清相关情况。   “国家出台政策后,省政府立即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能够体现公路的公益性、公共性,是国家的重大改革决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李亚平代表认为,从过去的实际看,贷款搞公路建设、再收费还贷,对改善交通条件起到过重要的贡献。而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财力提高,政府有义务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这也是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   李亚平代表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实事求是地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时间表。四川将严格要求、统筹考虑、创造条件,适当时候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黄锦生代表告诉记者,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后,地方政府还贷部分将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同时,西部各省市区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时间表,目前没有给西部时间限制。由于我省还款压力大,经交通部门测算并提出意见,近期还暂时不会取消。   另有代表、委员分析,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仍处于二级公路持续建设阶段,很大一部分仍需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路子。同时,取消时间表,取决于地方政府所欠债务规模以及财政支付能力。鉴于西部地区财力较弱,在中央补助比例上高于其他地区,在70%左右。纵然如此,西部绝大多数地方财政仍难以负担。预计在省内,成都市最有条件在两年内率先取消。但一定要注意,这只是针对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而言。根据目前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对于由社会资本参与的经营性二级公路,其收费、还贷的政策仍将继续保留。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部门回应   基本原则已确定,省内有条件的市将先行试点新改建二级公路或将发行财政债券融资   -本报记者李秋怡发自成都   本报记者从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四川已确定二级公路取消收费的基本原则——逐步有序取消省内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首先会选择条件成熟的市进行试点。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有关债务和人员的摸底。   我省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规模大、债务重,自身偿还能力弱,人员分流安置压力大。摸底结束以后,将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市开展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试点。在此之前,将继续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兼顾发展”的思路,做好规范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   有关人士解释说,条件成熟有两个标准,一是经济条件较好,财政拿得出钱“埋单”;二是自身愿意先行先试。   据透露,交通运输部把西部地区制定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步骤的权限交给了省政府。可以明确的是,一旦以收费权作抵押进行贷款修路的大门关上以后,省内公路的修建和养护体制会发生重大变化。省交通厅表示,在省政府正式确定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前,我省将积极探索融资对策,争取新改建二级公路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并积极探索成立政府性投资公司融资、发行财政债券融资、财政贴息贷款、通过BT方式建设等地方公路建设融资渠道。同时,积极推进公路养护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费用支出结构,确保养护投入有所增长。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