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灾后重建 力争3年任务2年基本完成 |
2009-04-30 |
|
-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胡敏 谭江琦
红色,蕴含着伤痛,也意味着激情。
走入四川情况介绍会现场的50多家新闻媒体的150余位记者,看到的正是这样一抹红——红色背景墙的左边代表过去:被地震肆虐的北川县城,满目疮痍;右边则指向未来:充满生机的城市、田野,勾勒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轮廓。
比画面更具吸引力的,是会议的内容。
地震与金融危机的叠加影响有多大?四川怎样充当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委常委、副省长魏宏,副省长黄彦蓉、张作哈、陈文华与记者们近距离交流。原定1个小时的介绍会延长到2个多小时,会议主持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侯雄飞宣布结束后,记者们仍围住5位“发言人”久久不肯离去。
省情看点
力争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站起,深深鞠躬。
“我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新闻界朋友给予我省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蒋巨峰的一番开场白,将宾主的记忆,拉回到汶川特大地震以来的日日夜夜里。
从应急抢险到人员救治、过渡安置、安全过冬、欢乐过年,从住房、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重建到精神家园建设,从去年年初经济“开门红”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蒋巨峰介绍了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情况,展示了在双重压力下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不凡成绩。
9%——四川提出的高于全国目标一个百分点的2009年GDP增幅,让记者感受到四川的信心与决心。看重建需求,说比较优势,蒋巨峰认为四川在推进灾后重建和应对金融危机中 “挑战与机遇并存”。他表示,到今年底四川计划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72%,并力争三年任务目标在两年内基本完成。
如何实现?蒋巨峰道出四大路径: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立足自力更生,推进协作共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问答实录
成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央电视台记者:恢复重建既是加快四川发展的重大契机,又是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川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重建?四川应该如何发挥引擎作用?
蒋巨峰: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灾区群众的迫切愿望。为了力争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我们从三个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调整了恢复重建工作目标,细化了年度工作任务;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明确了市县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是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地位,重视调动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督促检查。
第二,坚持科学重建,严格执行规划。梳理灾后重建项目,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序,并完善对口援建协调机制。尊重科学,确保质量,始终坚持进度和质量并重。
第三,坚持统筹谋划,注重工作创新。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细化制定实施办法。强化建材保障——建立建材特供机制,实施价格干预。强化资金保障——整合有限的政府性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加快拨付进度,搭建专门的投融资平台。强化人才保障——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专家的技术咨询服务作用,并培养一批“土专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中央要求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川的“引擎”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1.7万亿元的灾后恢复重建投资带来的庞大市场需求。二是有水能、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在促进四川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为全国的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三是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一批优势产业,产业链长、市场空间广阔,可以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四是科技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全民创新创业势头良好。
确保恢复重建资金安全使用
新华社记者:四川灾后重建投资需求达1.7万亿元,这笔资金怎么筹集?目前缺口有多大?如何保障资金安全廉洁使用?
魏宏:这笔资金主要投向国务院确定的四川39个重灾县以及省里确定的12个重灾县、80多个一般受灾县。目前,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自筹、兄弟省市援建和社会捐建等渠道,我们已经筹集了3000多亿元,缺口约1.3万亿元。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介入,创新方法,通过政府性资金建立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我们将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扩大资本市场融资,鼓励企业、群众参与重建。
在抗震救灾的应急抢险阶段,上千亿元资金得到了安全使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我们也将通过各种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对政府性资金,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按资金用途、支出科目、使用范围纳入预算,严格管理。二是强化专户管理,保证资金封闭运行和使用。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制定了六方面的监管办法,实行同步审计。
四川旅游加速振兴
中央电视台记者:地震对旅游影响有多大,恢复得怎样?现在游客去四川旅游安全吗?
黄彦蓉:请你转告旅游者,四川依然美丽。
地震对四川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方面,主要体现在龙门山脉一带;二是心理方面,这方面影响远远大于景点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毕竟,龙门山旅游资源仅占四川旅游资源的17%。为恢复震后旅游市场,我们已组织了230多场促销活动,去年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1091亿元,同比只下降10.3%,大大低于专家们预测的 “下降30%左右”。
今年开年,四川旅游市场恢复情况进一步好转,1月份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加122.1%,旅游总收入增加45.5%,实现了开门红。
从区域上看,地震的破坏是局部的,四川旅游大省的地位没有因为地震而改变。从时间上看,旅游市场需求不足表现是短期的、阶段性的,随着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推出,四川旅游长期看好。
70%的返乡农民工已实现就业
深圳卫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四川是鼓励他们继续到外省务工还是帮助他们留下来?有没有和劳务输入地开展劳务合作?
蒋巨峰:四川有2000多万农民工,其中1100万在省外务工。去年以来,我省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现象。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正常回家过年;二是灾区的农民工返乡重建住房;三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所在企业倒闭或停产。对此,我们较早警觉,建立了预警机制,及时出台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在灾后重建中,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引导返乡人员参与灾后重建。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创业;注重与产业梯度转移相结合,吸引沿海企业和务工人员整体转移到四川,既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准备重新出去再就业的,我们也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总的来说,就是四句话,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就近就业,鼓励创业。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他们自主决定去留,政府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据统计,我省返乡农民工已安置就业70%左右,其余的有一部分在乡务农,年轻一些的还是打算出去就业。
前不久,我们已专门致函几个主要的劳务输入地省市的党委、政府,请求帮助关心留在当地的四川农民工,当地非常支持。现在总体务工形势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规模回流现象。
灾区就业保障正不断加强
光明日报记者:面对地震和返乡农民工的双重压力,灾区本地就业怎样保障?
张作哈:这次地震,四川有1.6万户企业受灾,152万人失去了岗位,灾区就业压力很大。去年我们出台了专门的就业促进政策,扩大了就业援助覆盖面,扩大了公益性岗位吸纳力,充分发挥社会保险资助力度,1600多户企业降低了缴纳社保费率,10万职工进行登记领取了失业保险金。
对下一步就业促进工作,我们提出了三句话:抓住东部,稳住大头;拓展西部,进军海外;就地开发,增加本地就业空间。
记者看四川
看好“西部发动机”
香港文汇报记者王长富 我们看到2008年四川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更关注2009年四川怎样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香港大公报记者陈明 历史上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经过这几年交通方面的布局,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四川正在形成一个西部交通枢纽。
中国青年报记者闵捷 灾后重建吸引大量投资,这种投资同时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四川应该成为拉动全国内需的西部发动机。
中国新闻社记者邹辉 海外很多侨商对成都的投资前景依然非常看好,很多侨商给我们反馈的情况就是,他们会纷纷来成都了解机遇的具体情况。
中央电视台记者姚华 有一个标语,我的感受特别深。那就是“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四川人的性格、四川人的品质、四川人灾后重建的信心,全部都表现在里面了。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