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省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已帮助近13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
-本报记者 钟振宇
王昌秀,是我省“春蕾计划”最早的受益者之一,这个曾经长在凉山州布拖县西溪河边的女孩受助后,努力学习,品学兼优,曾两次进京受表彰。如今,28岁的她已在家乡当上了乡镇妇联主任。
“‘春蕾计划’的受益者有的进入了国家公务员队伍,有的成为了人民教师,更多的成为了农村致富带头人。”近日,省妇联向来川专题调研“春蕾计划”发展方向的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北京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范继英一行汇报。
“春蕾”应时代而生
我省自1992年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各级妇联在全国妇联和中国北京少年基金会的帮助下,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在全省建立了16所“春蕾小学”和“女童职业技术学校”,创办194个“春蕾班”,帮助近13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继续学习,完成小学或初中学业。
“这个计划从诞生到今年刚好20年,”中国北京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程淑琴说,“一个女童就是将来的一位母亲,她们的成长影响的是一代人。”程淑琴说,在上世纪80年代,偏远落后地区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存在着“男娃上学、女娃喂猪”等落后思想,家长不愿或无钱送女童上学。通过“春蕾计划”的实施,向家长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改变“女孩读书无用论”等旧意识,实施针对女童的“春蕾计划”就是应时代而生的。
程淑琴说,当前,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适龄北京完成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为主的“春蕾计划”继续实施的现实意义何在,成为这个计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
“春蕾”的新探索
王昌秀或许没有想到,在“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的支持下,特别是在“两免一补”政策的推动下,至2007年末,全州女童入学率已达到98.74%。“但是新问题出现,品学兼优女童的升学诉求和生活压力更大。”省妇联负责人介绍。过去,主要以帮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解决学费的资助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我省,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进一步扩大“春蕾计划”的救助领域和救助方式。
凉山已开始实施“春蕾计划”后续行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对优秀大龄“春蕾”女童免费进行养殖、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在平昌县,中石化已将资助对象调整为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女生。
一些基层妇联建议,对义务教育阶段,援助重点可用于改善女生寄宿楼。同时,建议把资助范围覆盖到民办学校的贫困女生。
省妇联负责人介绍,我省拟将困难女童的资助项目调整为生活补助费和学习用品购置费,对高中阶段未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女童,仍以资助学费为主,对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大龄女童,结合各地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春蕾计划’肯定要继续存在,但要与时俱进。”范继英书记对四川拓展“春蕾计划”辐射能力的做法表示了肯定。她表示,将把“两免一补”后四川基层的真实情况和建议带回北京,作为全国“春蕾计划”调整战略方向的重要依据。
[链接]
“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我省自1992年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各级妇联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在全省建立了16所“春蕾小学”和“女童职业技术学校”,创办194个“春蕾班”,帮助近13万人次贫困女童重返校园,完成小学或初中学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