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医改两会后出台 成都已走在全国前列 |
2009-04-30 |
|
陈竺
王正荣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等人解读新医改信息
今日关注:医改
3月3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公开表示,新医改将在两会后马上出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医改今后到底能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四川医改进程如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等人。
焦点一:医药分开破解“看病贵”?
破除以药养医财政投入补偿
根据医改的三年规划,2009年要开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告诉记者,公立医院改革的国家试点,会选择在一些比较典型的中等城市进行,但具体的城市选择和数量“都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而全国
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也称目前四川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大医院的“医药分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谈到“医药分家”时称,实行药品零差率,而何时开始取消药品加成,取消到何种程度,目前仍是相关部门没有解决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以切身的体会告诉记者,药品价格高表明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尚待完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药养医”机制在作祟。
陈竺告诉记者:“医药分开并不是药店从医院分出去,而是将医药购销合同上的利益和医院医务人员的行为分开。毕竟,医生要治病,主要的武器、手段就是药品和医疗技术。”“改革是综合配套的,取消一种规定,必然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在补偿机制中,公共财政的投入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焦点二:基层投入缓解“看病难”?
四川医改尝试 成都走在前列
在四川的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重点医院,我们经常会看到人山人海的现象,而在一些社区医院看病的人却寥寥无几。老百姓在抱怨:看病太难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两项工作主要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陈竺在接受采访时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8500亿投资将主要投向大幅提高对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补贴水平和医院建设两个领域,新农合、城镇医疗方面的投资都要加大比重。
而对于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王正荣透露,四川已经完成任务,达到了95%以上。同时他还称,成都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投入、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实施药品统一配送、提高村卫生站医疗卫生人员的补贴标准等。
医改·难题
公立医院改革得跨四道坎
两会上,医改争论最多的当属公立医院改革。在近三年医改五项重点任务中,只有公立医院改革是“试点”,足见其“难”。要改革需跨过哪几道坎?
一、公立医院“公”字当先
“公立医院不姓公”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直言。陈竺委员指出,作为公共医疗卫生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就要体现公益性。
二、走出“以药养医”怪圈
要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必须取消“以药养医”,如何取消,医院减少的收入又怎么弥补?陈竺称,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同时增加医院收入。
三、满足医务人员利益诉求
陈竺委员说,公立医院改革面临一个“两难”处境:如何在维护公益性的同时调动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试点来进行探索。”
四、打破“管办分开”坚冰
卫生行政部门既是公立医院的主办方,又是监管者,我国现行这一管理模式一直被诟病。陈竺委员认为,“大卫生”格局下的“管办分开”不是简单地把公立医院从卫生活动中剥离出去。据新华社
医改·声音
做好医改可扩大内需
“改革医疗卫生体制,不仅可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可以安排大量就业、重拾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信心,可以进一步拉动内需!”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要覆盖“夹缝”群体
现在医保没有覆盖的都是一些处于原有制度“夹缝”的群体,比如困难、破产企业职工,跨地区就业人员,城镇无业人员等。要补上这些“缝隙”。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
应尽快取消专家门诊
要尽快取消专家门诊;恢复门诊会诊制度;安排专家定期到基层出诊。——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
特派记者 陈诚 简文敏 杨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