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振信心共克时艰 弘扬东汽精神正当时 |
2009-04-30 |
|
“什么是‘东汽精神’?我的理解是一种奉献与责任,眼下尤其需要这种精神。”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代表说。此刻,千里之外的四川,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正在加速,今年将基本完成。
“提速”的不仅仅是重建。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四川如何作为?以怎样的方式作为?代表、委员认为,弘扬“东汽精神”正当时。
从“东汽精神”中感悟信心
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越是困难时,越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代表说,“对企业而言,精神和信心很重要。‘东汽精神’诠释了新时代的企业精神,是川企共有的宝贵财富。”他表示,危机面前也有诸多商机,四川企业应多搞整合,联手抗风险、闯市场。
“地震虽然让我们暂时失去家园,但却让我们有了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剑南春酒厂董事长乔天明代表感动的是,春节还没过完,职工们便纷纷提前上班,节日里厂区内人头攒动的情形让他至今心绪难平。“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压力面前不弯腰、不屈服,“东汽精神”迸发的激情,在代表中引起共鸣。“3年内,我们还要再扩建1.5万吨曲酒生产能力。”在乔天明的电脑里,一份有关重建的规划,详尽地述说企业的美好明天。
“北川新县城征地拆迁已经展开,灾区的肌理加快复苏。”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瑜代表捎来好消息。他认为,“东汽精神”正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表现和延续,从中能感悟到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东汽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共克时艰所共有的精神。”代表、委员们说。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年来,我接到30多个电话反映意见和建议,主要是老百姓想修路。”分组讨论时,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分水村党支部书记杨翠芳代表特意说起这件事。2.5公里水泥路的50万元启动资金已到位,移动基站也建起来了,通过做大烤酒、水果等产业,全村人均增收400多元……杨翠芳对村里事如数家珍。
但修路的钱依然不够,怎么办?杨翠芳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像东汽人那样不避难、敢担当。“村民人均再集资400多元,回去就招标、修路。”
仁寿县县长李酌代表赴京前一天,县里的3个大项目刚开工。“扩内需、保增长,重点是要扩大投资。”李酌感叹,在灾后重建中,该县有130所学校、18所卫生院重建崛起,政府投入就达15亿元,相当于把相关建设向前推进了10年。李酌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只要人的精神不垮,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新起点上,代表、委员希望,全省大力弘扬“东汽精神”,为“两个加快”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东汽精神”
新基地建“老店”老基地迎新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