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今年预计义务植树1亿株
2009-04-30
  (记者 胡彦殊)3月12日是植树节。记者昨(11)日获悉,自1982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我省有10.2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计植树46.21亿株,全省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81万个、面积190.4万亩。   在全民义务植树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带动下,全省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28年间,全省净增森林面积1.26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3.3%上升到30.6%;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1.1%、绿化覆盖率达3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6平方米,其中成都、乐山、绵阳等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9平方米以上;全省绿化覆盖率达58.6%,建成公路、铁路、江河、渠系等绿色通道17.45万公里。   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今年预计完成造林600万亩以上,义务植树1亿株,全年落实天保工程资金11.5亿元,管护森林资源2.88亿亩,建设公益林340万亩,落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38.8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777.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0万亩、荒山造林25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0.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今年全省营造林任务已完成128万亩,有346.46万人参加了义务植树,共计植树1090万株。 植树造林:新气象 新变化   编者按   地震灾害后,植树造林在生态恢复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为突出。今年3月12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后的第一个植树节,带给了人们哪些新理念、新气象和新变化?本报记者深入全省的林间地头,带回了一组春天气息的现场报道。   绵阳 修复因地震造成的无林地   (记者 刘宇男)“5·12”汶川特大地震和“9·24”洪灾造成绵阳境内大面积山体垮塌和滑坡,植被损失严重。今年灾后首个“3·12”植树节前后,绵阳围绕生态修复掀起春季义务植树高潮,各县市区对荒山荒坡、庭园、四旁(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以及因地震造成的无林地段实施植树造林,加快灾后生态修复与治理。   3月初,北川县漩坪乡景家村运来了6万株保加利亚大马士革一号玫瑰花苗。连日来,乡政府组织农户栽插玫瑰苗,这些玫瑰明年就会开出鲜艳花朵。漩坪乡位于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灾后发展玫瑰产业,打造玫瑰园基地,不但带动老百姓增收,也是修复生态环境的良方。陈家坝乡地震中滑坡严重,该乡群众正在小河村500多亩山坡地上人工点播酸枣树种,修复裸山植被。   此外,江油结合生态修复和“城市周边防护林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平武县在九环线公路沿线补植苗木。在安县,日本小渊基金赞助生态修复项目在晓坝乡栽植400亩银杏、香樟、柳杉树;欧洲2300万元的生态恢复贷款项目正在桑枣镇、茶坪乡、晓坝乡实施,用于造林点播柳杉等树种2万亩。   汉源 在灾区补造森林   (冯桦 记者 王飞)8日,在重灾县汉源县,湖北省援建的九襄镇大庄小学校门口,记者看到新栽的4株铁树和大片月季、香樟树等。汉源县林业局局长罗国锦说,地震过后,林业部门提前介入灾后重建,不仅在植被差的林地补种树苗,还为灾后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绿地规划和树种选择上出谋划策。   罗局长说,由于现在正是灾后重建的施工高潮,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也在施工建设中,树木还无法进行栽种。针对这种情况,林业部门先期制定了《灾后森林植被恢复重建规划》,纳入县上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预留补植、补造森林面积。“春季是植树的大好季节,我们准备在不影响重建施工的地方植树100亩。”汉源县林业局作好苗木培育,分别在富林镇和万里乡建立两个苗圃基地,培育香樟、青花椒、云杉等苗木700万株,并从外地“调苗”,用于灾后重建的及时补植、补造。   彭州 种树,种树,再种树   (张冲明 记者邓嗣华)彭州市昨(11)日宣布对银厂沟实施灾后封山育林,由此拉开了灾后生态植被恢复行动序幕。按计划,自本月中旬开始,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点撒播、封山育林等方式,彭州将着手在20万亩受损林地上进行植被恢复。   彭州震前森林覆盖率达50.1%,震后林地受损面积达20余万亩,林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林业直接经济损失21.27亿元,受损林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小鱼洞、通济、白鹿、新兴、磁峰等镇。   灾后,彭州提出了“种树,种树,再种树”口号,启动绿水青山富民计划,决心利用三年时间基本恢复受损植被,并将灾后植树与产业发展结合,打造包括工业原料林基地、干果基地、竹产业基地、中药材基地四大林产业,助推灾区群众就业增收。   彭州借植树节展开的植被恢复行动,将通过一补(损毁补种)二改(改低产林,改残次林)三提升(发展林业产业),形成一轴(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带(小鱼洞镇等东部林业带,磁峰镇等西部林业带)新型林业体系。   沙湾 林农像种庄稼一样种树   - 杨长喜 记者 刘若辰 余向华   “这100多亩巨桉,是去年林地勘界、林权落户后才入土定的根。”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三峨村2组林农葛成均3月10日告诉记者,“过去有钱不敢往山上投,有劲不敢往林上使啊!”老葛说,林权到手,心中有数。   手拍着房后一根盆口粗的巨桉树,老葛伸开五指量了量后笑道,去年冬天,他以每吨450元的价格,卖了像这样大的9根巨桉树,2000多元钱就装进了腰包。“树在山上生,钱在树上长”,老葛一家3口人的家庭会很快形成了共识,承包了滴水岩这一坡100多亩瘦骨地,砌坎,清荒,培地,亲戚朋友帮忙,区林业局送苗、送技术上山,苦干一冬春,像种庄稼一样种树,使12000多株巨桉苗落地生根。“林改后,让农民可放开手脚植树造林了!”   其实,“林改”松绑、林地落户后,在一坝二丘七分山的沙湾区,像精耕细种庄稼一样种 “用材林”、“经济林”和改造“地产林”的农民何止一个葛成均!区林业局长张贵友介绍,沙湾区有46.2万亩林改地,13个乡镇、146个村、1080个组的35945户农户,已经先后完成了勘界、确权、制证、颁证等工作。目前,该区新植和改造地产林已达18000多亩,植树36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高达57.3%。   沙湾区山高坡陡,林产品运输难。“林改”后,为了让“用材林”、“经济林”都能修通“林区路”,沙湾区决定,今年新修95公里碎石路,铺筑90公里水泥路,把一批“木材路”、“竹林路 “、“桑园路”,直接从村主干路延伸到林区,彻底解决农民“木材难下山,运输成本高”的后顾之忧。   葫芦镇是一个拥有4万亩林积的“林业大镇”,农民人均林地高达4亩。为了修通通往林区的“最后一公里路”,镇党委、政府今年将投入400多万元,新增7条贯穿林区的公路,总长达15.2公里,这些公路将惠及1500多户林农、35000多亩林地。   洪雅 政府安排细“老板”热情高   - 葛仲洪 本报记者 文铭权   3月9日一大早,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顺河村的荒山上人头攒动,80多名镇、村干部和当地村民一道挥锄铲土,栽下一株株树苗。去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的洪雅县,今年又掀起造林热潮。该县林业局长邓平告诉记者,全县6万亩的春季植树造林目标,本月底前可全面完成。   造林有“搞头”林农当“老板”   “已经栽种170多亩,接下来还有200多亩的任务。”在中保镇茨秋村2组“沙长坡”荒山上,李庚禄、李永正等30多位当地村民,以每天约40元的补助标准开展植树造林,已整整忙碌了两个多月。   “切身受益于发展林业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广大林农自觉参与植树造林的直接原因。”邓平介绍,该县去年人均林业收入已由退耕前的84元增加到830元,约占林农家庭总收入的25%。全县105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工作已基本结束,从2007年至今,全县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以补助、奖励等方式激发全社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据洪雅县林业局统计,该县今春植树6万亩中,70%以上将由林业大户完成,散户比例正大幅缩小。   植树有“计划” 政府求多赢   据介绍,今年植树节前洪雅县级机关干部,集中在刚刚建成投产的“现代万头奶牛牧场”的生产厂区内植树。   “植树造林不是单纯地在某处栽棵树,栽片林,而是必须要和本地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旅游发展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据洪雅县委书记朱建文介绍,该县植树造林已由过去随意定区域开展,发展到定点定向定量实施。众多绿树开始有计划地“进城、上路、入村、入企、入景”。   截至目前,该县已沿国道106线、省道305线等过境公路干线,建成100公里“绿色长廊”,沿瓦屋山库区环湖公路建成“百里杜鹃长廊”。特别是2007年春季在瓦屋山库区环湖公路两侧栽种的40多万株杜鹃已长大成林,和山上的野生杜鹃相映成辉,成为当地一大旅游新景观。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