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后难销 坚强母亲为四万株棕树苗发愁 |
2009-04-30 |
|
四川新闻网汶川3月10日电(记者钟美兰)“种树对于一般人来讲可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对汶川县余武萍来讲,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经历……如果有人想购买棕树苗,请打余武萍的手机。”3月9日,余朝辉找到记者,递出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说:“你帮帮我妈吧,我觉得她真的挺辛苦。”
记者浏览了一下文章,断然拒绝:“这种事情你应该找林业局,找政府,我什么也帮不了。”
“我找过了,从乡上分管林业的领导,到县上、州上,甚至省林业厅的电话我都打过了。他们说,目前暂时没有这种需求,有需求的话会通知我们,但是观在树苗已长高,栽树的季节也到了,再不卖的话,就真的荒废了。”事实上,余朝辉给记者打电话时,记者甚至想不起他的名字,只是他口里透露的焦虑,依然让记者好奇地探究了下去,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认识余朝辉和余朝波两兄弟是在大年三十,从汶川县萝卜寨采访回来,在车上远远看着三个人穿着民族服装在尘埃漫天的路上行走,记者让他们搭了便车,也了解到他们大过年去萝卜寨的原因:同是汶川县的受灾群众,来自龙溪乡的他们给萝卜寨村民表演了几个小时的节目。
记者当时想:“大过年的,谁家大人还让孩子出来做志愿者?”不曾想到这两名志愿者的背后竟然站着一位坚强而又伟大的母亲。
●为别人一心支持公益事业
见到余武萍时,她并没有带给记者更多的震撼,外貌上很典型的一个农村妇女,只是那双周围布满皱纹的双眼透露着经历沧桑的坚毅和不屈。
“种树苗只为改变我一家的生活,没有想到现在成了我家的一块心病,去也去不掉。”余武萍和丈夫一起忙碌着建房子,只是抽空和记者聊上几句。
熟悉阿坝州的人都知道,阿坝州的农民恪守着祖祖辈辈的耕作方式,玉米、土豆、白菜翻来覆去在地里种着这几样,再也想不出新的花样。余武萍也不例外,自丈夫上门以来,家里一直靠着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种地维持生活,只是2006年奶奶、爸爸、妈妈三个人几乎同时大病,彻底将这个家给拖垮了。
“我祖祖生病时已经105岁了,长的是痔疮,医院的医生都说了,我祖祖年纪那么大了,实在没有必要再花钱了,但是我妈把担子揽了下来,愣是一个人整整护理我奶奶一年多。”早年已经辍学出外打工的小女儿也因建房回到了家中帮忙,只是长期在外做志愿者的儿子余朝波依然不见身影。
“现在建房子最缺人手,为什么还让余朝波去做志愿者。”记者直觉这个余武萍多少有点“缺心眼”。
“只要他认为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我就是全力支持。”余武萍说。
她的“全力支持”在记者们来确实有点离谱,儿子从地震后一直在汶川县团委做志愿者,没有津贴不说,碰到要出外搞活动之类的,还倒贴车旅费和生活费。远的不说,就说志愿者在龙溪乡举行的“火炬传递模拟活动”那次,几十号人的饭都是余武萍和丈夫做出来的,两兄弟春节期间到萝卜寨表演节目,亦是余武萍给他们出的车费。
“我妈是不是很奇怪?”余朝辉朝记者眨了眨眼,一脸无奈。
●遇地震树苗难销谁能帮她?
然而便是这位在儿子眼中也“很奇怪”的母亲,在家中三人大病后才穷则思变。“我想,不能让家就这样垮下来,我会种地,就要在地里变出点花样。”眼看着家里的债台一天天高筑,余武萍再也不能“坐以待毙”。恰这时,都江堰的一位陈姓朋友看她困难,给她想了办法,这位陈先生说:“你育点棕树苗吧,市场价格不错,几年后苗子长到一米多高了,就能卖钱了。”
有了口头协议,余武萍放心种了一分地,眼看着地里的树苗越长越高,住院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出院,年长的奶奶也在2008年初离开人世,余武萍以为,生活终于有了转机,没想到一场地震,不仅把家里的房子摧毁了,那位有了口头协议的陈先生也因此杳无音讯。
“种树苗本是陈先生介绍的,他不在了,我只好叫大儿子去问问,有没有人要买树苗,我这不是要向政府伸手,我只是看能不能找到销路,要是能把树苗子卖了,建房子的钱就不愁了。”余武萍脚下的房子刚刚起了地基,据她估计,如果树苗卖不掉,房子今年大概封不了顶,入住不了。
余武萍的棕树苗大概有3-4万株。有意者可以与余武萍联系l598472193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