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祥多晶硅:技改整合迎“洗牌” |
2009-04-30 |
|
(记者 胡敏 实习生 于秀珺)曾经跌破80万元/吨的多晶硅市场,连日来逐渐回暖。“估计全年维持100万元/吨左右的可能性很大。”3月28日,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志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意。
2008年9月19日,由通威集团与巨星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永祥多晶硅,成为省内第三家投产的多晶硅企业。至今,“永祥速度”仍为业内津津乐道:从开工到投产不足1年,从投产到达产也仅仅只用了两个月,均为国内罕见。
早在永祥投产前,其订单已经签至5-8年后,而永祥产出的第一炉多晶硅,更卖出了高达330万元/吨的天价。然而,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永祥投产1个月后。其后半年,太阳能电池行业订单突然匮乏、多晶硅价格暴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国内大量在建多晶硅项目相继投产。一组多晶硅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7年,国内产量1000吨左右,其中7成产自四川;2008年,国内产量突破8000吨;今年,这一数字有望增至两万吨。
冯德志坦承,对于目前的状况,各方都显得措手不及。面对可能出现的“洗牌”格局,永祥似乎很有信心。针对外界“永祥二期3000吨会否如期推进”的疑问,冯德志透露,目前设备购置已基本完成,基础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永祥的“底气”,在于低成本——外部。永祥用电成本明显低于许多同类企业。此外,永祥所在的乐山五通桥区已将多晶硅产业列为“一号产业”,一系列政策扶持大力跟进。内部。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国内成熟工艺进行改进,降低成本。目前,永祥已掌握相关专利技术10多项,国内领先。另一方面,以传统盐卤化工和PVC产业为基础,制造多晶硅必须原材料三氯氢硅;同时利用PVC产生的电石渣,生产水泥,实现零排放,从而形成整个多晶硅生产产业链条和资源整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