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震后第一春 探龙门山补绿
2009-04-30
  “5·12”特大地震,山崩地裂,导致全省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蒙受损失。   春天,正是恢复森林植被的大好时机,全省各地灾区纷纷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点撒播、封山育林等方式修复震后“绿肺”。近日,记者走进彭州龙门山片区,见证灾区植被恢复行动。   惊险:高空人工撒播   3月26日一大早,彭州龙门山片区林业站站长景逢华像往常一样来到白水河大桥附近的连盖坪。眼前是一块巨大的滑坡山体,残存的树桩让人触目惊心,少量在地震中幸存的柳杉成了这座秃山上惟一的一抹绿。   越过乱石堆,他手脚并用地爬上一片刚植苗不久的杨树林。“发芽了,发芽了,它已经活了!”景逢华仔细地观察一株拇指粗细、一米多高的杨树苗后,喜不自胜地嚷了起来。   银厂沟景区就位于龙门山片区,连盖坪是进入景区的必经之道,在这一线有500亩左右的滑坡带。从2月底开始,彭州就开始在这里试点用人工点撒播,辅以人工植苗的方式恢复植被。“这里土很松、很薄,坡度超过50度,植树条件不好,因此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景逢华告诉记者。   栽种这片杨树林,林农们可费了大功夫——首先是排险,把有滑落危险的巨石搬下山;其次是背土,由于地震滑坡后,山上坚硬的岩石全都裸露出来,因此需要人工把土一袋袋背上山去,匀土、夯实表面;然后,再把幼小的杨树苗种进土里。   “由于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要结合今后生态旅游恢复的需要,必须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进行补植补造,乔木、灌木、草、蔓藤一样都不能少,而有些植物就必须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了。”景逢华介绍。   而最惊险的当属高空人工撒种。由于一些山势较陡,林农就在腰际系上安全带,另一头绑在山顶的大石头上,然后人从半空飞身而下撒种。   据省林业厅造林处相关人士透露,此次龙门山植被恢复都未采用飞机播种。“其实,飞机播种造林也曾进入过我们的视野”,彭州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吴昭明表示,“但由于有些地方毁林不成片,加上龙门山地形、气候条件复杂,省上专家多次开会论证,否定了飞机播种造林的方案。”   据了解,彭州市震前森林面积约100万亩左右,震后受损面积达20余万亩,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1.27亿元。由于接近震中且坡度陡峭易滑坡,受损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从3月中旬开始,彭州已经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点撒播、封山育林等方式,陆续在全市开展震后植被恢复。   “我们对人迹罕至处,或人工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封山育林,这种方式以自然恢复为主,譬如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就采取这种方式。”吴昭明告诉记者,恢复植被还有许多技巧:怕雨季来临,滑坡继续,所以不能完全在损毁面栽种;还可以在弃荒地搞人工造林,最终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灾前水平。   自救:油菜田里种核桃   彭州通济镇花溪村。黄灿灿的油菜地里间插着小树苗,成了龙门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林农们刚刚种下的核桃树。”彭州通济镇片区林业站站长袁玉伦说。   种核桃,现在成了通济镇林农们的必修课。“种核桃,一般隔4米栽一株,一亩田大概能栽40至45株,栽的时候要把窝子打宽,再施上底肥。”林农李丰平一边栽树一边说。去年地震后,他在彭州市宽和农业合作社的指导下,种了10多亩核桃林,今年春天又补种了10多亩。   “我们请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来评测过,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核桃,”袁玉伦告诉记者,核桃树根系发达,既可以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一亩地的核桃可赚3千到4千元”。   正因如此,不少农民趁着早春时节,赶紧在自家的油菜地种起了核桃。“我们不但要恢复植被,还要通过恢复植被,把林产业带动起来,帮助受灾林农生产自救。”吴昭明表示。   由于核桃树一般3年挂果,5年丰产,在等待挂果这几年里,林农们的生计如何解决?“我们鼓励农民在同一块地上种粉葛,种子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并给予技术指导。”吴昭明介绍,粉葛头年栽第二年就可以挖了,由于可做生物能源的原料,还可以出淀粉,平均每亩收入能达到1000-2000元,“等到出售以后,再给合作社5%的技术指导费”。   据了解,在种植条件好、滑坡面固定的地方,彭州主要实施以核桃等产业林为主的人工造林。除了恢复核桃生产基地5万亩外,还规划了其他三大林产业:在丹景山、红岩等低山、丘陵区的宜林地,建设以巨桉、杨树等树种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部分区域发展楠木、银杏、香樟等珍贵用材林;在桂花、磁峰等低山、丘陵区及平原区,建立慈竹、斑竹等材用竹基地,在葛仙山等中低山区域建立以雷竹为主的笋用竹基地;依托植物药生产企业或农村经合组织,以小鱼洞、白鹿等镇为主,建设以厚朴、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   ◆延伸阅读   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截至今年3月15日,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面积共178万亩。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省发改委下达的灾后重建年度计划,我省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总投资111.2亿元。今年将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以上,全面启动46个生态修复项目,基本完成林区水、电、路、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重建,恢复林草植被200万亩。   裴蕾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