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139万人昨祭扫 成都市民文明祭祀 |
2009-04-30 |
|
昨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根据省民政厅对各地上报数据统计,全省131个公墓和67个殡仪馆共接待祭扫群众139万人次,人流量和车流量达到了清明祭扫的最高峰,但比去年清明节期间最高峰时有明显减少。
鲜花绿树间彰显着文明的元素,网上祭奠跨越了空间的界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告别烟熏火燎,越来越多的蓉城市民开始选择多种方式的“文明祭祀”来寄托哀思,还清明节真正的“清明”。
出行祭扫比去年有所减少
昨天的蓉城,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难得的好天气加上法定节假日的充裕时间,出行祭扫的市民明显增多。
截至昨日下午5点,全省27个清明观察点接待祭祀人数为223175人次;全省131个公墓和67个殡仪馆的祭祀人数达到了139万人次,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达到清明期间祭扫的最高峰,但比去年清明节期间最高峰的140万人次有明显减少。从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综合各地统计上报的情况看,由于各地高度重视,措施得力,群众理性、文明祭扫,所有祭祀场所秩序井然,未出现因拥挤、踩踏、火灾等引发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了确保清明祭扫安全、有序进行,民政部门对祭祀场所的观察将一直持续到4月6日。
钟情鲜花摒弃“烟熏火燎”
纸钱乱飞,灰烬遍地……这是以往公墓里较为常见的场景。然而,今年清明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蓉城市民摒弃了烧香、烧纸等传统祭祀方式,开始文明环保的祭祀用品。
记者在金沙陵园门口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很多都是带着鲜花来的,市民陈女士说:“烧纸放火炮总是烟熏火燎的,不环保也不安全。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也不会影响他人。”陈女士希望用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地下长眠的先人。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鲜花祭扫人数逐年增多,这说明市民的祭扫传统已经发生了改变。
网上追思共缅先烈英雄
网络祭扫因为具有文明、节约、安全等诸多优点,深受年轻市民支持。昨天,成都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关春福点开一个专门祭祀网站,为已故的爷爷献花、祭酒、点烛、留言……
还有不少市民通过网络纪念革命英烈和英雄。记者在四川殡葬网上看到,在“钢铁战士武文斌纪念馆”,不少网友留下了“愿你在天堂幸福安康”等祝福。在腾讯大成网、成都在线搭建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专题网页中,很多市民纷纷为优秀共产党员谭东留言表达思念。此外,由中国文明网发起的“网上祭奠先烈”活动也得到了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本报记者李影摄影张全能
专家话清明
四川民俗专家张世英: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说它是节气,因为它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桃红柳绿,万物生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相沿成习的将其作为农耕开始之日。成都都江堰还要举办“清明放水节”,一则纪念李冰父子,在官员中倡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在民众中传承“饮水思源”的民族美德;二则砍杩槎放水为农夫们备耕,以期当年五谷丰登。说它是节日,是因为寒食节、祭祖扫墓、郊游踏青等民俗活动的融入,而形成节日。
四川大学教师蔡郎与:
清明节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有人也将清明节称为“扫坟节”、“踏青节”。民间还流传着取薪火、画蛋、斗鸡、荡秋千、蹴鞠、吃清明馍等活动。这些集体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本报记者王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