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之魂 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实践 |
2009-04-30 |
|
作为多民族大省,四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从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到红色文化,从道教佛教文化到民俗文化,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四川是怎样将“魂”融入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
发掘资源优化结构
文物、文化、文艺三结合,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大融合,引领文化旅游的方向
每到傍晚,成都市华兴正街,少则几辆多则十数辆豪华大巴驰入,海外游客下得车来,涌进锦江剧场。这里演出的《芙蓉国粹》,或吐火,或变脸,外来客看得如痴如醉。一年间,剧目连演500多场,接待游客近20万。
2004年,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调查,发现在商务、度假、购物、探险,以及文化体验五种旅游动机中,文化体验居于首位。
我省旅游产业一直在探索文化回归和自然回归,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互交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面对几十位境内外记者,谈得最多的是四川旅游,谈四川旅游中谈得最多的则是文化。
决策层的意图很明确:通过文物、文化、文艺的结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很难被复制和移植。将它存在的独特性与价值的广泛性相结合,供人们“旅游”,无疑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植文化之魂于旅游之体,保护开发、优化结构、推陈出新,形成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态势。
源自传统,又与时俱进,自贡的国际恐龙灯会、乐山的国际大佛旅游节,成都的国际大熊猫节、国际桃花节,大大提升了这些地方的品位和形象。
源远流长,又赋予时代特色。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藏羌文化,三星堆、金沙遗址丰厚的古蜀文化,因深度发掘而形成系列产品;绵阳倾力打造的李白故里,阆中古城的旧貌新颜,成为文化旅游的亮点。
民风民俗,在传承中弘扬。雅安国际茶文化节、凉山彝族火把节、合江苗族姐妹节,展现文化的多样性。锦里一条街,装进三国文化、川西民俗、老成都街坊三种不同文化,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
百姓生活游,注入流行元素。成都锦江区在近郊开辟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荷塘月色五个主题休闲胜地,形成超越传统农家乐的新的文化娱乐业。
文化旅游“三剑客”《大唐华章》、《金沙》、《芙蓉国粹》的成功,展示的则是四川文化的市场魅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深度发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不同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口味,在显示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走向国际,旅游因文化而升级,文化因旅游而弘扬,两者的良性互动,正是四川旅游的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塑造品牌突出特色
“天下四川,熊猫故乡”重新定位,“品牌三宝”全面提升四川文化旅游的“精、气、神”
“申遗”成功两天后,打造熊猫生态旅游就有了一次大手笔。7月14日,阿坝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九寨沟管理局强强联手,总投资35亿元,开发中华大熊猫园生态旅游产品。
我们曾经反复问自己:花了大量精力在海外促销,为何收效仍不尽如人意?
要走向世界,首先要问道于世界。“只有先提升四川的整体形象,才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峨眉山。”四川旅游顾问、日本旅游界资深人士冈本义正说,大多数日本人对四川的认知仅限于麻婆豆腐、担担面,至多还有九寨沟。
用“彩云之南”四个字定位,云南神韵醉了天下人。而我们一直在天府之国、大熊猫故乡、雄秀奇幽等多种意境中徘徊。两相对照,五指分用怎如拳头有力?
什么最能代言四川?7月末,一个统一形象的主题词横空出世:“天下四川,熊猫故乡。”
好不传神!此时,距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不足旬日。
“申遗”成功,四川在欣喜中多了紧迫———有消息称,陕西省正在加紧兴建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了香格里拉被抢注、康定情歌被“移形换位”的前车之鉴,这次四川的“大熊猫战略”一开始就先声夺人。
总品牌之下,尚需细分市场。“品牌三宝”把四川旅游的“精、气、神”提炼得更细致入微:以大熊猫品牌代言生态旅游;以代表中国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品牌代言文化旅游;以农家乐品牌代言乡村旅游。三大品牌分工不同,但指向同一———
生态旅游,阿坝、甘孜、攀西等地分别打造香格里拉、攀西阳光,几条线路正是生态旅游、特种探险游的好去处。
三星堆、金沙遗址再现古蜀文化,李白故里让人领略唐代诗歌文化一览众山小的绝顶风光,藏、羌、彝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倾倒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陆游诗句中的“农家乐”,800多年后被成都5500多家农家小院发扬光大,被各民族、各行业演绎深化:藏家乐、渔家乐……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集合省内5处世界遗产,开发“四川世界遗产之旅”的重大行动,已然启程。
100个人有100种消费取向,而各具特色的“点”,串联起的“线”,给人以复合性享受。
资源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相称,一直是我们的目标。走出封闭的地域,打破条块分割,消除体制障碍,聚全省之力干大事、干实事,是我省发展文化旅游的基本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具特色和多样性的大众品牌、高端品牌、特种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四川既有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和谐开放对接世界
8个月间,省政府连发两个促进入境游发展的文件,以开放的姿态完成四川旅游与世界的对接8月,6集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全球主流财经电视媒体CNBC欧洲频道开播。这部宣传片通过采访英特尔、荷兰航空、凯宾斯基酒店、家乐福等国际知名企业成都公司的负责人,集中反映了成都的独特魅力。
和谐,是近年来点击率很高的词汇。和谐之于旅游业,从业态本身来说,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从社会角度来看,则是四川与世界的融合。
衡量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水平,入境游水平是个硬指标。去年,我省入境游人次突破百万大关,但还是排在全国10名之后,旅游外汇收入则在15名左右徘徊。旅游总收入低于四川的云南,接待入境游客比四川高40%以上。
目前,全省有450多家星级酒店,其中11家5星级,还有5家即将评5星级。这个数字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东———我省的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已具备入境游“井喷”的可能。
去年8月、今年4月,省政府连发两个促进入境游发展的文件。今年,全省旅游的重心被确定为“入境游年”。
目标锁定,各方联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新航线开通、市场整顿一个不能少。
走出去,旅行社是龙头。仅上半年,我省就6次组团赴韩、德、泰、法、日宣传促销。请进来,除了邀请国际“买家”和媒体记者,艺术家们也是政府欢迎的对象。
修炼内功,把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培养视为关键。依靠大专院校,加快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强化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建立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人才资源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实招频出,利在当前,功在长远。
上半年,我省入境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谋大势者,成大业。强调发展入境游,着眼点不仅是多挣外汇,更重要的是改变四川旅游的产业结构、提升整体产业素质,乃至于培养我们的世界眼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高起点、大目标,功到自然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