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周年前夕灾区见闻:学校重建抢眼 |
2009-04-30 |
|
中新社彭州四月八日电题:灾区重建学校抢眼
中新社记者林永传
在近一年前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学校遭受的重创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玻璃记,学生的死伤令人痛心不已。近一年来,在灾区重建的进程中,学校的建设格外吸引外界的眼球。
二OO八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周年前夕,中新社记者随福建赴四川彭州采访团在灾区采访时发现,学校建设以“速度快、质量好、档次高”在灾区重建中最为抢眼。
彭州市天彭镇的清平小学因地震严重受损,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震后只能在帐篷和活动板房内学习、生活。去年地震发生两个月后的七月十二日,由福建厦门援建的清平小学教学楼在原址上开工建设,这是彭州灾区第一所开工重建的学校。当年十一月十一日,在严冬到来之前,该校近千名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教学楼。
清平小学成为彭州灾区第一所告别“板房教室”的学校。当天,十六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拍摄了各自的“全家福”合影,贴在各班教室的门前。照片中一张张稚气的笑脸,映出了无尽的喜悦。该校校长李贞琪对记者感叹“不敢想象”,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如此高质量的教学楼,着实让人赞叹。
新建的教学楼是按抗震烈度八级设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发生地震,师生不但不用外跑,学校还可作为群众的避难场所。”一位玻璃防震专家说。
走进学校,记者见到许多人性化的设施:竖排的日光灯让孩子们在看书和写字时不会有阴影;照亮黑板的日光灯安装了反光罩,以增加黑板上粉笔字的亮度;每间教室都采用新型防撞门;教室门口的墙壁都做成圆倒角,以防对天性好动的孩子造成伤害;教学楼一楼中央位置特意留出一个“风雨操场”,让学生在雨天也有活动的场所;教室窗户安装了双层中空玻璃,既隔音又可保温……
“灾后重建的学校都会达到和超过这样的标准。”负责援建的福建官员说,“在保证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尽量抢速度,让学生早日告别‘板房教室’”。
在同样由福建援建的清平中学和投资逾亿元、可容纳四千名学生的新建白马中学,记者同样看到了高质量、快速度的建设场景,为的是在今年秋季开学时交付使用。
彭州市学校重建的面积有三十六万平方米,其中福建省援建的九所中小学、三十所幼儿园的面积近十八万平方米。“今年九月秋季开学时,彭州市所有灾区学生都将告别板房,搬入永久性教学楼上课。”彭州市玻璃局长说,“重建后的学校,其玻璃、设施和质量都有了跨越式的变化”。(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