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金融危机出击国外 川专利商标公证增 |
2009-04-30 |
|
拿着两套刚经过公证处公证的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专利,前不久,72岁的楚兆鼎迈出了将专利卖到美国去的第一步。据了解,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许多企业、个人打算借机拓展版图,向国外发展业务。依照国际惯例,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必须经过公证才被认可。昨日,记者从四川省蜀都公证处获悉,近期办理知识产权公证的案件猛增,其中约有半数都属于涉外事务的公证。
“我家中有很多亲人在美国,打算将专利卖到美国去。”楚先生说,依据国际惯例,我国发往域外适用的法律文书均应由公证机构证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且,还需要将专利证书、技术说明等全部翻译为该国语言,并证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
此外,他还须在美国当地申请同样的专利技术。“申请专利时间认定很重要,通过公证的我国专利局受理我专利申请的日期,就被确认为该专利的有效日期。”楚先生说,这个也是国际惯例。现在,楚兆鼎的家人已开始着手在美国寻找“买家”,推销他的专利了。
无独有偶,川内一家知名的食品企业,也趁着金融危机拓展销售版图,开拓国际市场。他们将产品卖到印度、捷克。但要在国外沿用该极具“名牌”效应的商标,也必须在国内经过对该商标的公证。然后,拿着公证再到当地申请该品牌的商标,得到许可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因为国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重视,所以企业对外拓展业务,公证是个必经环节。”该公证处专门办理知识产权公证的彭佳告诉记者。据介绍,去年该所共办理了涉及知识产权的公证32件,而今年从1月份至今就已经办理了44件。“增长十分明显,而且其中约50%都是办理涉外的知识产权公证事宜。”彭佳说,其中又以商标、专利等领域公证占绝大多数。
成都商报记者 董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