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带调查:房子咋修最抗震? |
2009-04-30 |
|
本报记者专访建筑专家,解读《“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大地震是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现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目前虽然还不能阻止和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可以依靠自身的智慧从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中不断总结、研究和提高,从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最大限度减轻未来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摘自《“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这种“鸟笼子”钢结构新型抗震建筑正在广元市青川县推广资料图片邓宇摄
中外专家在论坛上交流陈羽啸摄
在昨日开幕的2009年内地与香港建筑业论坛上,来自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建筑权威专家联合发布了《“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这份由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耗时近一年时间、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2500余人次深入灾区调查完成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建筑业内与媒体的极大关注。这也是震后建筑专家发布的一份比较系统全面的专业报告。昨天,记者专访了起草报告的几位专家组成员,请他们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什么房子最抗震?房屋体型力求简单对称
报告摘要:对不同类型房屋和结构的震害研究表明,砖混结构中大开间、大开窗、外走廊等建筑形式的震害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在重灾区损毁和倒塌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反而是一些木结构房屋和轻钢结构房屋震害较轻。
专家解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正祥):上世纪90年代前,当时的抗震规范没有从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上提出更多要求,加上大量使用与墙体连接不充分的预制空心楼板,使砖混结构整体性受到影响,在重灾区普遍发生严重破坏或整体倒塌。农村自建房中大量使用简易砖石、砖木、土木等结构形式,没有必要的构造措施,砌筑墙体的粘结材料强度差,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所以也倒了不少。
反而是楼层不高、质量较轻的木结构房屋震害较轻。木结构房屋采用榫头连接,榫头节点处在地震发生时可轻微转动,具有“柔性”连接特点,抵消了部分地震力;柱根直接放在基石上,水平震动时柱根也可在柱基石上轻微滑动;厚重的屋盖通过穿斗或斗拱的连接方式与内柱、檐柱体系连成一体,保证了木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多数都损害较轻。一些轻钢结构的轻工业厂房,由于质量轻、连接可靠、结构整体延性好,在这次地震中主要表现为轻微损坏。
专家建议:优先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框架、框剪、剪力墙等,适当鼓励选用钢结构、木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房屋设计体型力求简单、规则、对称;梁柱等连接薄弱部位要加强;构件要考虑具有必要的强度和变形能力,并具有可靠的连接;非结构构件围护墙、隔墙、填充墙等要合理设置。[1][2]下一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