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胶“三明治”垫底抗震房更抗震 |
2009-04-30 |
|
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博览会昨在成都开展,一批最新抗震“秘密武器”亮相
钢筋铁骨的小洋楼堪称“武装到牙齿”、阳光折射到室内“不再怕停电”、隔震软垫像“三明治”一样在地震时保护房屋……昨日,一批最新的抗震节能“秘密武器”在成都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这次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博览会将持续3天,筛选出的抗震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下一步将推广应用到灾后重建中。
据悉,昨日共有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在历届规模最大的这次博览会上,包括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巨头博思格公司、拉法基和宝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博览会期间还将举行“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北美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喷涂聚氨酯在建筑中的应用”等论坛。
钢屋穿“套装”冬暖夏凉很安全
“如果经济允许,我们提倡灾区重建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以钢结构为主。”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由于灾区处于地震带,保证重建房屋大震不倒的难度较大。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将地震波的大量能量抵消掉。“最起码房子结构不会垮塌,人就能得救。”
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昨日前来参展竞争的钢结构房屋厂商达10余个。一家北京科技公司还在现场搭起了一座高约7米的钢筋铁骨的小洋楼,让参观者忍不住啧啧称奇。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两层小楼高约7
米,框架全由粗大钢梁搭建,其造价仅比普通房屋高约15%,9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10余万元,20天就可建成。全钢结构房屋非常坚固,房屋的每根钢梁都可独自承受上百吨重量,地震时会有一定弹性变形空间,完全可以保证8度以上抗震设防。
那么在钢屋子住着身体会不会不适呢?据介绍,这种房子除了钢筋铁骨外,从里到外依次穿着石膏板、玻璃保温棉、OSB板、呼吸纸和隔热板等五六件“衣服”,因此能保证居住起来冬暖夏凉,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目前,由北京大学捐建的汉旺地震数字纪念馆就是全钢结构,预计于“5·12”地震一周年时竣工。
阳光变灯光不怕停电还省钱
“把太阳光收集起来,‘装进’屋里的照明灯里,发生地震时就不用担心停电了。”在展会现场,四川首家集光照明公司负责人马宁说,这样的“梦想”其实已经变成了现实。在奥运“鸟巢”地下车库、奥运村微能耗楼都已采用了这样的采光照明技术。
在广场上临时搭起的小屋里,几盏白色圆形的“日光灯”显得并不起眼。“这可不是电灯,光源全部来自太阳!”马宁带记者爬上屋顶,只见有几个半球形的玻璃罩。据介绍,集光系统正高效地聚集着阳光,通过反光折射后,均匀地在室内发出柔和的光线。据悉,由于灾区多为高海拔、光照充足的区域,重建中使用这种照明设备,不仅适合白天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不用担心地震时停电,还可以节约一大笔电费。照明用电一般占总耗电量的20%~25%,一幢3000平方米的建筑全年可节省电费5万多元。下一步,集光照明系统将主要向灾区学校和医院等推广。
“三明治”隔震房屋“踩”在橡胶上
在绵阳灾区设立的展台处,记者看到橡胶隔震支座等一系列最新的抗震产品,来往参观者络绎不绝。省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薛学轩说,当地震来袭时,橡胶支座能隔绝大部分地震,通过“以柔克刚”来保护房屋,可提高房屋抗震烈度1到2度,土建成本只增加5%~10%。
目前,这种在房屋下加软垫的新技术已应用到了汶川中学、西昌烟厂等多个重建项目中。而在美国、日本和新西兰等国的应用中,该技术已受住了6~7级地震的考验。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距震中不远的两个医院,其中采取了隔震措施的医院照常工作,各种设施没有遭到破坏;而没采取该措施的医院则损坏严重,完全失去医疗救护功能。今后,我省新建公共建筑的抗震减灾将优先推荐采用这类隔震技术。
张鸣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丹 朱建国 杨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