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房地产业现回暖信号 空置面积减少
2009-04-30
  省统计局发布《金融危机背景下四川经济运行现状及未来趋势判断》报告,认为四川经济稳定增长基本面不会改变   昨(22)日,四川省统计局首度发布《金融危机背景下四川经济运行现状及未来趋势判断》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四川地处内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滞后于东部经济带,加上外贸依存度仅为10%,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再显著恶化,国内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目前四川房地产业已出现回暖信号。   房地产业年初已出现回暖信号   报告分析认为,四川房地产业在2008年初便已进入调整期,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使消费者对收入预期不乐观,对于投资持观望态度,因而加剧了四川房地产业的下行调整。报告指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四川房地产业出现了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投资增速快速回落等问题。   但随着今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房地产业已出现回暖信号,销售面积大量增加、空置面积大幅度减少。截至2009年3月末,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773.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4%。   外贸业四川依存度仅为10%   报告指出,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特别是对欧美地区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因此外需减少对四川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大。目前,四川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   数据显示,2008年四川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10%,且产品出口地主要是亚洲,占61.5%,欧洲仅占16.3%。由于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主要影响欧美经济,而对亚洲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性。   金融业具有较大创新空间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2008年四川资本市场整体低迷,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43亿元,其中7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49.7亿元,6家上市公司再融资93.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直接融资总额减少了96.81亿元。但报告指出四川金融业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目前四川共有上市公司72家,多数为2000年以前上市,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2008年8月,除上市公司攀钢发行的可转债钢钒债外,四川尚无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报告指出,四川虽然拥有大量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但参与期货交易的个人和法人机构比其他省市数量少、资金量少、参与品种也少,缺乏期货交易的交割仓库,这既是四川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发展机遇。   报告建议,应借助资本市场来增强四川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培育优势企业上市;扶持发展企业债券,利用债券市场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四川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改善区域金融生态,争取金融资源。   报告对四川未来经济走势进行了判断:   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并未改变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尽管2008年四川经济受到冰冻雨雪灾害、地震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明显减缓。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与发展,四川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支撑经济加速增长的动力和机制更加稳固,面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机遇,四川经济发展空间较大。   从目前工业用电量、装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信贷规模等指标的趋势看,四川经济回升可能性很大。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再显著恶化,国内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天府早报记者 田澎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