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记者随即咨询了南充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付世军,他表示,南充现在的“浮尘天气”是因为北方的沙尘在越过秦岭后,经过南充时遇到下沉气流,从而在南充市区形成了“浮尘天气”,预计明天就会消失。据记者了解,历史上这种特殊天气南充也曾出现过。   资阳今日午后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资阳全城笼罩在粉尘之中   四川新闻网资阳4月24日(记者 李春雨 摄影 杨红)今(24)日午后,资阳市整个城区上空出现浮尘扬沙天气,全城好似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全城都充斥着粉尘的味道,好不难闻   午后的资阳,蔚蓝的天空却逐渐灰了起来,空气里无处不充斥着粉尘的味道,好不难闻。市民兰师傅还以为是城区烟厂拆迁扬起的灰尘,让资阳成为“灰城”。可是到了下午,天空并没有转好的迹象,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为此记者走访了资阳市气象局,了解相关情况。   粉尘无处不在   据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天雁江、安岳、乐至都出现了浮尘天气。浮尘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天空呈土黄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俗称“落黄沙”。本次浮尘天气是受今年以来西北地区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的影响而致的,细纱、粉尘在高空风力的作用下,飞过北部的高山降落到四川盆地而形成的。预计本次浮尘天气时间不会持续太久,市民出行时带好口罩、眼镜,保护好口腔及呼吸道,回家用清水漱口即可,不用为此调整正常的生活秩序。 从北方南下的浮尘影响了城市的能见度 北方浮尘南下 今日袭绵   四川新闻网绵阳24日讯(实习记者黄尧)今日,绵阳市笼罩在一片土黄色的天空下,感觉灰尘在空中飘飞一样。记者在绵阳气象局了解到,这种天气就是平时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浮尘”。这是前段时间北方发生沙尘暴天气,冷空气南下带来的沙尘。是偶发性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可能就今天一天。   绵阳市环保局宣教科冯科长告诉记者:经检测,今天的浮尘对绵阳的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据专家介绍,这种天气状况对人体肺部的危害很大。沙尘中含有很多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颗粒物的大小。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几乎都可被鼻腔和咽喉所捕获,不易进入肺泡。但目前空气中多数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能长驱直入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并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肺内尘粒一旦超过肺本身的清除能力,就会沉积于胸腔内,导致肺及胸膜的病变,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 天空在浮尘影响下一片灰暗   另外,在沙尘天气里,人的眼、鼻、喉、皮肤等直接接触部位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等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皮肤炎症、结膜炎等。   专家建议在浮尘较多的时候,在家中要及时关闭门窗,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慢性气管炎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如果外出的话,最好使用防尘口罩、眼镜作为防护,这样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或防止灰尘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器官。出行的人回家后,可以用清水漱漱口并清理鼻腔,以减轻感染的几率。由于沙尘天气发生时风大、气候更为干燥,要多喝水加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值班编审钟明明本网热线:0816——2372399)
四川今日局部地区被浮尘笼罩 多个城市天空灰暗
2009-04-30
  北方沙尘暴牵手下沉气流 浮尘降至南充   四川新闻网南充4月24日讯(记者 李俊 蒙先文)24日上午,南充忽然出现沙尘天气。整个市区都被黄色的沙尘笼罩其中,能见度降低,不少市民都表示身体有轻微不适。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特色》专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马天行
    ·彻底关大桥断桥事件遇难者增至6名
    ·不明生被初步认定是野猫 也不排除是云豹
    ·四川181个县开查外来入侵生物 估计有数十种
    ·压力大睡不着 医生违规给自己注射麻醉剂
    ·高考录取今开始 8部电话查结果
    ·达成复线今日凌晨全线通车
    ·醉酒踢破妻子脾脏 警方追究丈夫法律责任
    ·26辆奔赴成都豪车主称未超速 被举报是树大
    ·自贡荣县一36岁高龄产妇产下罕见三胞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