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茂县:羌族文化正在这里得到恢复和保护 |
2009-04-30 |
|
新华网成都4月27日电(记者赵超崔清新)羌风,羌韵,羌情……群山环抱的茂县是羌族聚居地,这里近90%的人口是羌族,是一个民族特色浓郁的地方。
走进茂县县城,记者发现这里的地震印记并不明显,但实际上,地震发生后茂县几乎所有建筑物都遭到损坏,其中的大部分成为危房。从县城出发来到山上的羌寨,就会深刻感受到地震的残酷,上百上千年历史的民居、羌碉大面积坍塌,民族文化风貌受到严重毁损。
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他们习惯于在高山上居住,其民居以“垒石为屋”为特色。正因为如此,地震来临时,大大小小的羌寨顿时满目疮痍,羌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山川地理、羌寨碉楼、传承群体都已变得面目全非。
羌族主要聚居在汶川、茂县和北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记者近日到达距茂县县城10余公里的黑虎羌寨时发现,这里十几座有上千年历史的高大羌碉全部损坏,大部分由石片和黄泥垒成的房子也已成为废墟。
不过,经历了地震,黑虎羌寨的村民还是乐观如前,那里的妇女依然头戴白色的“万年孝”,那里的羌风羌韵依然流淌不息。
村民杨国美的家里正在建新房。她告诉记者,新房依然按照传统制式来建,主材是石片,只不过用水泥取代了黄泥,这样建起的房子更加牢固。杨国美家里有7口人,政府给了2万多元的建房补助,加上贷款,建一座房子并没有太大的负担。
至于那些倒塌的老房子和羌碉,村里人告诉记者,政府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补和重建,目的既是为了不让羌族文化风貌被破坏,也是为了将来可以发展旅游业来增加村民收入。
位于茂县县城的中国羌族博物馆藏有近万件文物,地震发生后,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博物馆成为危房,大部分文物被转移到了外地。茂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明告诉记者,为了在灾后迅速保护与恢复羌族文化,茂县上下都在努力,今年5月12日,一座投资1亿多元的新博物馆将开工建设。用不了多少时间,存放在异地的羌族宝贵文物就会回到它们的新家。
大地震不仅使羌族特色建筑被毁,还让一些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人遇难,抢救古老的羌族民族文化迫在眉睫。然而,记者在茂县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的有效传承。
茂县羌寨绣庄经理李兴秀从小跟母亲学习羌绣。后来,有远见的李兴秀成功地将羌绣引向市场,将羌绣由民族传统服装延伸到工艺品生产上。为了羌绣的传承,李兴秀通过带徒弟、教学员,让2000多名羌族妇女加入其中。
地震过后,羌寨绣庄的生意更加红火了。李兴秀打算把羌绣产业进一步做大,将羌族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性的文化难题,遭受巨大损毁的羌族和灾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劫后余生,重现辉煌,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和考验。
地震发生不久,四川省就出台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初步重建方案》,提出以茂县为核心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地区习俗界限,整合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习俗、祭祀礼仪,体现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目前,四川省正向社会筹集近百亿元的资金,用于灾后羌族文化旅游事业恢复重建的诸多项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