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剪彩揭牌仪式在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隆重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李冬生,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校长赵心愚等出席活动。来自全国8个省区民族古籍工作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西南民族大学各民族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剪彩揭牌仪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该校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主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丹珠昂奔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少数民族古籍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与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保护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事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西南民族大学在办学规模、办学资源、专业设置、特色学科建设、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在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民族语文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希望西南民族大学在国家民委领导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整合相关资源,做好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在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落户西南民族大学,充分体现了国家民委对西南民大的信任,也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和做大做强民族文化艺术实践研发基地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在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规划、研培并举、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原则,举全校之力,聚专家之智,做好基地发展规划,努力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民族文化保护、文献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信息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民族文献研究基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副主任李晓东在仪式上宣读了《国家民委关于建立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通知》。四川省民委副主任何晓平也在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基地的建立表示祝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热烈的掌声中,出席剪彩揭牌仪式的领导为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剪彩。与会领导、来宾和专家还参观了该校藏学文献中心、彝学文献中心、综合文献中心、艺术学院等地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于2008年11月落户西南民族大学。在基础建设方面,学校投资400多万元扩建了藏、彝两个文献中心,并兴建了综合文献中心和金o史密斯藏文文献馆。该基地分别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收集各种文献,目前文献总数已经达到40000余册(函)。该基地正着手建设文献数字化,并开展古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研发工作;该基地积极推进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已经建设完成"羌族研究文献数据库",而"彝族研究文献数据库"和"康藏研究文献数据库"也正在建设中;基地中心网站"中国民族古籍网"域名也注册成功。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层次,在博物馆学专业设立了民族古籍方向;硕士层次,在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增设了彝族古籍文献、藏族古籍文献和民族古籍与文化遗产保护三个方向,并于2007年先后开始招生。博士层次在即将申报的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方向,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了民族古籍文献研究方向。在科研方面,藏、彝两个文献中心先后整理翻译、研究出版了15部古籍研究论著,还有十余部已经整理完成并将出版。(奚明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