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5家省级党报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由本报发起的“党报联动·请恩人回四川”活动日前圆满结束。来自广东、山东、福建、浙江、江苏5省的20位抢险者、援建者、志愿者等恩人代表,与5家省级党报记者,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重访灾区,共同见证过去的一年。从他们的采访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视角。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5家省级党报记者关于“党报联动·请恩人回四川”活动的采访札记,敬请关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川西,枇杷熟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新华日报记者 孙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无数的普通人相仿,这一年,我的心不停“进出”灾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余波传至南京新街口,那一刻,写字楼内的男男女女惊恐逃生,我一遍遍地往地震局拨电话。那一夜,本报关于地震的版面一次次地增加,因为灾情随时间而不断清楚。当我走出报社,已是13日清晨6点,南京很冷,四川很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以后的1个月,我记住很多川西地名:北川,映秀,汉旺,唐家山……我想,这一生所有的情感,比如悲伤、焦灼、祈福,差不多透支一空。忘不了,身边的女同事念着一位母亲从废墟中发给孩子的短信,泪如雨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以后的12个月,我有十几位同事来过灾区,他们用文字延伸灾区的每个时点。5月8日上午10点40分,当飞机降落成都,同行的马兵不知是在问谁:“怎么又下雨了!”雨,让他想起去年入川的那个傍晚,同样下着稠密的雨。我很后悔,没有及时捂住耳朵。来之前,我已清空所有关于灾区的记忆。我只想,很平静地看看四川人今天的生活。所以,无论经过汉旺凝固“2点28分”的钟,看站立的废墟掠过车窗,我都不停提示自己:这儿不是灾区,不是灾区……然而,所有的掩盖悲伤的努力,还是因为10日深夜与马兵的长谈而彻底归零,他在废墟中见到的一切、做过的一切,刺激着我的大脑皮层,那夜,睡得很不踏实,同屋的唐德才教授几番被我的梦呓惊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现在,2009年5月15日的下午,我想,是该放下很多东西了,它们在我心头压了整整一年。关于川西(从此不再使用“灾区”这个词汇),我只愿记住一张纸和一片枇杷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纸,挂在汉旺板房城的墙上,公示着震后出生的婴儿名单。恭喜鲁文鹏和汪丽在1月29日生了女儿,恭喜罗刚和张安会在4月7日生了儿子。在这暂时的家园,生命的接力一如寻常,当在板房送走亲人的唐海燕带着微笑说,“他(她)去天堂了!”我被强烈地感动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枇杷林,蔓延在遵道镇的年画村。去年11月11日,我的同事走进附近一座残败的院子,几株枇杷树开满白色的小花,主人说,春天就能挂果。今年4月,另两位同事从绵阳赶往北川,公路旁开满无名的野花。此刻,我坐在川西的乡场上,看着主人家可爱的小男孩勇敢爬上枇杷树,卖力地为树下的小女孩采摘金黄的枇杷果,身边所有的人都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离开时,我们忍不住摘下几枚枇杷果,送进嘴里,酸中含甜,而我宁愿相信:酸楚终已过去,从此,川西大地永远闲适安逸,天府之国永远生生不息,对无数牵挂四川的人们来说,那是很甜很甜的记忆。 (5月15日发自南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铭记中向着光明艰难前行 tujian.org
- 大众日报记者 张子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7日,在“5·12”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巴蜀大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去年是见证了爱的力量汇聚四川,见证了人民对灾难的不屈抗争,那么今天,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温暖的家,是一个民族的重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连续几日的采访,记者努力地搜索着最能代表当前震区的关键词,脑海里迸出了感恩、坚韧、乐观、希望…… tujian.org
关键词 感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领山东恩人回家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山东泰安的消防战士李晓改来到成都,被他从废墟下救出的女工周蓉硬是拖着还未痊愈的腿,领着恩人一瘸一拐地回家看看。当来自山东东营的志愿者、心理辅导老师翟殿军来到北川中学,她曾经救助过的初中学生母蒿上前紧紧抱住了她。为同学们上完一堂精心准备的游戏课,翟老师又被学生们追出来,手中塞满小纸条:马琳写到“您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2日,曾容纳近5万受灾群众的绵阳九洲体育馆建成了地震安置受灾群众避难铭牌。在体育馆广场前,一个2米高的汉白玉上,800余字将永久记载灾难发生后,体育馆接待、帮助受灾群众的情况。“我们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又被无边的爱包围,我们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明白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心怀感恩,把爱传承。”初二学生马静在一篇文章里写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词 坚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努力快乐才对得起亲人 tujian.org
不向命运屈服、坚韧不拔地恢复生活和生产成为震后灾区人民的真实写照。北川县擂鼓镇胜利村的党员民营企业家席成友,在自己企业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主动组织党员带领村民开展自救,并冒着泥石流的危险,自费从外地买回3500公斤大米,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在抗灾一线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席成友把恢复羌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当成目标,为此他私人出钱请了两位羌文化老师每天对村里人进行羌歌、羌舞的培训。现在在永兴板房区,每天晚上7点到9点,人们都会跳起羌族锅庄舞。而席成友策划的另一项产业,羌族服装加工厂也应运而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北川老县城外的公路两旁,自发形成了卖工艺品的小摊市场。68岁的母德英就是其中的一位摊主,而她的摊位距离孙子遇难的老北川中学不过300米远。虽然一抬头就能看见学校常常让她“眼里包着泪”,但老人说生活毕竟还得继续,她得努力让自己快乐才能对得起她疼爱的孙子。 tujian.org
关键词 希望 tujian.org
走出阴霾迈向新生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四川处处感受到,人们努力把伤痛埋在心底,勇敢地走出命运的阴霾迈向新生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2岁的母广平现在的家是北川县曲山镇一间10平方米的板房,小屋被隔成了几间,住着他的孙子和两个孙女。地震夺走了母大爷的老伴、两对儿子儿媳和一个孙子。母大爷哭干了眼泪,甚至想到自杀,可是幸存的三个孩子又懂事又努力学习,让他看到了希望。母大爷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的,好盼到三个娃个个大学毕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川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有9个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其中包括她的丈夫和儿子。坚守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赵蓉甚至来不及哭泣。今年1月,赵蓉有了新家,新婚丈夫曾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婚礼前一天,夫妇俩来到北川县城废墟。站在望乡台,赵蓉冲着废墟泪流满面“请你们保佑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7日发自济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