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护眼就是硬道理
2009-07-25

  中国彩电工业遭遇“屏”颈

  彩电行业进入平板时代之后,由于平板核心技术和相关产业链的短缺,中国原有的CRT电视产业优势似乎在快速消失,国内厂家纷纷沦为电视机组装厂。全球主要的等离子屏制造商如松下、三星、LG,为了确保自己的寡头垄断地位,无一例外全都实施垂直整合,既生产屏,又生产整机,国内的电视机制造商只能在产业链下游分得一杯残羹。由于下游企业众多,市场混乱,几经搏杀,幸存者寥寥无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与国外家电巨头同台竞争的舞台上,长虹清醒地认识到,平板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无法掌握上游屏资源,中国电视整机企业就会逐步沦落为没有话语权的廉价的组装车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产业报国是勇气更是责任 tujian.org

  2006年,就在国内外的各大彩电生产商纷纷上演等离子大撤退之时,长虹却投掷20亿美元独挺等离子,并立志要打造中国屏,这不禁引起了国内外的许多质疑。在那个纷纷“唱衰等离子”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长虹这是在进行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决战,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豪赌”。面对诸多的质疑和猜测,长虹造屏的心却依然决绝,除了临危不惧、迎难而上的勇气之外,更多的是产业报国、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担当。因为长虹认识到,如果不能拥有自己的屏,众多中国家电企业很快就会被国外品牌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从世界舞台上慢慢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主创新护眼是硬道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项目采用的是国际最新一代“八面取”生产线,长虹本次推出的欧宝丽等离子电视同时整合芯片、软件、工业设计、可靠性、工程技术等技术体系,进行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使得其与普通平板电视相比,无论在亮度、色彩还是动态显示效果都有利于保护眼睛。

tujian.org

  来自国家数字音视频质检中心、工信部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的评测报告显示,长虹欧宝丽等离子整机性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亮度方面,屏幕亮度均匀、柔和,没有明显偏明偏暗的部分,长时间观看不易疲劳,适合家庭环境使用,有利于眼部健康;色彩方面,能够真实还原物体色彩,色彩表现完整准确,没有偏色;动态显示效果方面,动态清晰度指标优异,具有非常好的动态显示效果,更加适合观赏赛车等体育赛事、动作大片等节目;视角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可视角,色彩没有随着视角的变化有明显差异,色视角达到170度以上;功耗方面,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具有动态功耗的特点,实际耗电功率随着图像的明暗变化而变化,平均功率远低于额定功率。据介绍,长虹欧宝丽等离子电视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其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双重突破,采用独特的纳米膜荧光体材料和专有的泰博涂敷法工艺,发光效率提升30%,色域提升20%,发光响应速度提升35%,像素点更加精微。它不仅能够还原拍摄自然亮度,使显示效果全色系精准呈现,而且层次自然,动态响应效果与胶片放映相同,它还能确保图像画面在5500-6500色温下的平均亮度、色彩适合儿童眼睛发育的要求,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护眼产品,有利于青少年视力健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增至333项
    ·北川万人细雨中祭奠遇难亲人(图)
    ·汶川地震周年祭5月10日起北川老县城解禁3天
    ·6月1日起 四川城市违规排污最高罚款10万元
    ·成都律师再提质疑 机场高速路没按公里收费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23亿元引争议
    ·重庆上万学生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四川部分县市仍有浮沉天气 27日晚将降温降
    ·每天绣5小时“爱笑天使”要秀《舞姿》
    ·汇聚青春力量 推进“两个加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