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震撼瞬间 感动永远-“5·12”抗震救灾周年大型图片展综述
2009-07-25

  -本报记者王青山

  5月11日至31日,由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周年大型图片展,在成都四川省科技馆隆重展出。短短20天里,图片展吸引了8万多人前来参观。络绎不绝的社会各界参观者留下了100多册留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崇敬,对地震灾区和受灾群众的殷殷祝福,对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坚定信心。 tujian.org

  内容最全四分之一参展图片首次公开发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抗震救灾周年大型图片展,是反映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内容最全面的一次图片展。展出的550多幅图片,是从4万多张图片中精心整理选定的,其中四分之一的图片首次公开发表。全国100多家新闻媒体、200多名作者为展览提供图片,其中省外媒体达50多家;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等外国使领馆也向展览积极提供了珍贵图片。 tujian.org

  图片展突出“坚强奋进、以人为本、走向未来”主题,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展览,充分反映了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历经艰难考验、书写坚强奋进的光辉历程;展示新家园、新生活、新气象、新面貌,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感染力强100多册留言生动诠释爱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一次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100多册发自心底的留言就是生动的诠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展厅里,令人感动的场景不停地演绎着。5月12日,是地震一周年的日子,许多群众早早来到展厅参观,不少群众手捧洁白的菊花,默默敬献在图片前面,表达对罹难同胞的悼念之情;16日,一位坐轮椅的婆婆在儿孙陪同下来到展厅,她说:“一家人本来打算到郊区走走,听说有这个展览,我们不想错过,就专程过来看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展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力透纸背的深刻内涵令广大参观者驻足凝视,不少人流下了热泪,他们纷纷留言,表达希冀之情。一位叫陈静的参观者写到:“如果我们的心很年轻,即使有浓重的乌云,也依然能抓住金色的阳光,中国不败,四川加油。感谢世界各地的朋友向中国、向四川伸出援手,中国人民永远记得你,四川人民永远记得你,我们永远感谢你,世界因你、因善良而美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链接]网上展览还在继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31日,在省科技馆举办的“5·12”抗震救灾周年大型图片展落下了帷幕,但展览并没有结束。为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网民方便快捷观看图片展,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等特别制作了抗震救灾图片展网上展厅。

tujian.org

  网上展厅由序篇“灾难”、上篇“坚强·中流砥柱”、中篇“奇迹·共克时艰”、下篇“奋起·走向未来”和尾篇“英雄”5部分组成。采用网民喜爱、熟悉的多媒体方式,利用幻灯片循环播放图片的形式,展示了550多幅抗震救灾图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增至333项
    ·北川万人细雨中祭奠遇难亲人(图)
    ·汶川地震周年祭5月10日起北川老县城解禁3天
    ·6月1日起 四川城市违规排污最高罚款10万元
    ·成都律师再提质疑 机场高速路没按公里收费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23亿元引争议
    ·重庆上万学生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四川部分县市仍有浮沉天气 27日晚将降温降
    ·每天绣5小时“爱笑天使”要秀《舞姿》
    ·汇聚青春力量 推进“两个加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