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成都:世界瞩目的“非遗之都”
2009-07-25

  成都:世界瞩目的“非遗之都”

  31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出席,13天里520万百姓参与其中——-本报记者张珏娟何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幕式上,3000名演员与数万观众互动狂欢;国际论坛上,31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出席;600场演出让人目不暇接;非遗公园内每天都有上万游客;13天有520万百姓参与其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动要求参与主办的节会,这也是该组织第一次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联办国际性活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自6月1日开幕以来,13天里,主办地成都凭借独特的影响力、感召力,正成为世界瞩目的“非遗之都”。 tujian.org

  “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非遗节连续两届在成都成功举办,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成都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城市,这里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非遗节让我们看到了多彩成都的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里·萨勒哈离开成都前表示,他非常喜欢成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意为成都城市营销搭建国际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非遗节而爱上成都的海内外人士越来越多。非遗节成都执委会透露,由于首届非遗节的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和13名工作人员特意联合签名,为成都留下了“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义宣布——成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赞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仅主动要求主办本届非遗节,还将一个国际间特别会议升格为国际论坛。本届非遗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与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合作主办一项文化活动。这一开先河的创举本身,就是对成都城市美誉度的一次提升。执委会负责人向记者转述了李薇丽的一句话:参加非遗节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国大使和代表进一步了解了成都,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不知道成都那就是落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海外与会者来川前,为汶川特大地震后的非遗保护捏把汗,但亲眼看到展示羌寨依然美丽的大巡游,看到四川震后抢救保护非遗的成果展,他们被深深震撼了。专家们在非遗节国际论坛上讨论通过《成都共识》,成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都”的概念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次观众广泛参与的狂欢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国际的盛会,却有着一个最大众化的开场——非遗节开幕式上,长约1公里的表演大道上,来自海内外的45支表演队近3000名演员,与数万观众尽情狂欢。非遗节期间,成都非遗国家公园每天举行不同的主题日文艺演出,而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殊坊文化保护片区、郫县安靖、崇州以及都江堰设置的五大分会场,也有各具特色的活动。本届非遗节成为一次观众广泛参与的狂欢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像600场演出这样的活动,给了百姓一次近距离享受文化的机会。这也赢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嘉宾的交口称赞。正是百姓的积极参与,倾情投入,让非遗节焕发魅力。非遗保护不是把非遗项目摆进博物馆,而是让这些民间艺术在群众活动中焕发青春,才能更好传承。非遗节上,所有来宾都嗅到一种气质,这是“非遗之都”具有的文化气质: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遗家底丰厚,传统和现代文化有机融合在百姓的生活中。成都和谐包容的城市性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支撑非遗节、支撑“非遗之都”的要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增至333项
    ·北川万人细雨中祭奠遇难亲人(图)
    ·汶川地震周年祭5月10日起北川老县城解禁3天
    ·6月1日起 四川城市违规排污最高罚款10万元
    ·成都律师再提质疑 机场高速路没按公里收费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23亿元引争议
    ·重庆上万学生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四川部分县市仍有浮沉天气 27日晚将降温降
    ·每天绣5小时“爱笑天使”要秀《舞姿》
    ·汇聚青春力量 推进“两个加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