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启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
2009-07-25

  (记者 张守帅)昨(3)日,记者从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教育部门获悉,正在开展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报名工作进展顺利,多数藏区县出现了藏区学生争相报名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继2001年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后,我省启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将助推藏区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藏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坝县龙藏乡塔拉村娜沙,准备报名就读内地职中的服装设计专业。初中毕业后的首个暑假,父亲东戈原本安排她上山挖药,她万万没有想到可以到内地免费读中职。 tujian.org

  娜沙读书的这几年,我省藏区教育事业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她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1年起,我省藏区寄宿制教育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得到重点倾斜和支持。截至2008年底,藏区寄宿制学校达757所,寄宿面占在校生的62.67%,累计为107万名藏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为藏区309所寄宿制学校修建了小农牧场和种养基地。并且从2006年秋季起,由省财政单列专项经费为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卧具,从2007年起全部免除了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藏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贫困农牧民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2001-2008年间,我省共投入30.2亿元资金用于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到2008年底,藏区32个县全部完成了普及小学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任务,30个县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5.5%,藏区教育基本实现了由初创到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标志的历史性转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3”免费教育计划是藏区教育助推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普九”任务的基本完成,藏区高中阶段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由此出台并实施。到2013年,我省每年组织1万名农牧民子女到内地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达到6: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已确定80所中职学校作为该项计划的实施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有47所,省级重点有33所。这些学校将拿出重点专业和强项专业招生,使藏区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免费职业教育。据了解,来内地就读中职的藏区学生,每人每年免除学费2000元,前两年的生活补助每生每年3000元,第三年每生补助1500元(不足部分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报酬),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着力培养藏区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促进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将推动藏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又好又快地发展。”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增至333项
    ·北川万人细雨中祭奠遇难亲人(图)
    ·汶川地震周年祭5月10日起北川老县城解禁3天
    ·6月1日起 四川城市违规排污最高罚款10万元
    ·成都律师再提质疑 机场高速路没按公里收费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23亿元引争议
    ·重庆上万学生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四川部分县市仍有浮沉天气 27日晚将降温降
    ·每天绣5小时“爱笑天使”要秀《舞姿》
    ·汇聚青春力量 推进“两个加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