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四川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四川降雨持续到10日 灾区需防次生灾害
2009-07-25

  昨天白天,蓉城的天空阴雨连绵,最高气温仅有22℃,市民愣是在夏天体味了一番“秋意”。省气象部门说,这是因为受到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全省降雨天气过程将持续到本月10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雨淅沥成都最高22℃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白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和凉风结伴来蓉。赶去市中心加班的杨女士说,刚走出电梯,就感到阵阵凉意,感觉有点像秋天。身体较弱的市民朋友,甚至穿上了长衣长裤。阴沉沉的天空下,这场雨时断时续地下了一整天,街上行驶的汽车纷纷放缓了速度。红星路等路段还出现了短时拥堵。温江数据站统计,昨日成都最低气温20℃,最高气温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细心的市民发现,近几日成都时不时下雨,气温都不高,完全没有夏天的感觉。省气象部门专家解释,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作用,酿成了这样的阴雨天气。成都出现这样的天气并不奇怪,往年同期,只要有降雨,成都也会降温。只是弱冷空气和降雨系统产生的冷风会让市民感觉很凉,出门不妨带件外套。昨天白天,盆地各市均为阴天,大部分地方下了小雨,盆地午后最高气温也只有22℃到27℃,人体感觉比较清凉舒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旱情缓解阴雨天将持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四川省气候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截至7月3日8时,我省有118县(市)发生夏旱,其中盆地85县(市)。目前全省夏旱仍在持续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的都江堰(68天)、彭州(68天)和郫县(66天)以及阿坝州的汶川(59天)。气象部门说,这场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

tujian.org

  从目前气象资料来看,这种阴雨天气还将持续。气象部门预报,今天白天,盆地各市阴天有阵雨,其中盆地中部、东部的局部地方今天晚上有中到大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天间多云有阵雨,其中甘孜、阿坝两州及凉山州北部的局部地方有大到暴雨。今晚到7日白天,盆地各市多云间阴天,其中西部、南部有分散不均匀的阵雨;川西高原四州市阴天间多云有阵雨,其中甘孜、阿坝两州局部地方有大到暴雨。24小时内盆地最低气温:19℃-22℃,最高气温:27℃-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月均气温预计高过往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尽管本月初阴雨连绵,天气凉爽,但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7月要比往年热。预计本月平均气温除川西高原南部略偏低外,省内其余地区略偏高至偏高,其中盆地南部地区26.5℃-27.5℃;盆地北部地区25.5℃-26.5℃;马尔康16.5℃,康定16.0℃,西昌22.0℃,攀枝花24.5℃。月总降水量:盆地南部及川西高原大部略偏多至偏多,省内其余地区接近正常或略偏少,其中盆地西部地区250mm-380mm,川西高原北部120mm-140mm,省内其余地区180mm-250mm。气象部门提醒,进入主汛期后,各地要注意强降水天气可能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震重灾区尤需加强防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华西都市报记者 舒张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都昨日降温正常 今天依然凉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增至333项
    ·北川万人细雨中祭奠遇难亲人(图)
    ·汶川地震周年祭5月10日起北川老县城解禁3天
    ·6月1日起 四川城市违规排污最高罚款10万元
    ·成都律师再提质疑 机场高速路没按公里收费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欲耗资23亿元引争议
    ·重庆上万学生弃高考“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
    ·四川部分县市仍有浮沉天气 27日晚将降温降
    ·每天绣5小时“爱笑天使”要秀《舞姿》
    ·汇聚青春力量 推进“两个加快”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