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大陆驻台记者谈感受:从不好报到报不过来
2009-08-21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过去“不好报”到现在“报不过来” 大陆记者的赴台工作还将越来越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杨毅一行准备从台北桃园机场启程时,台北“中央社”的记者还追在他身后,试图再问一句“两岸媒体何时能够互设常驻机构?”作为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局长,杨毅此行还有一个身份——“海协会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2日,由他率领的“海协会新闻代表团”结束了与岛内新闻业界的交流活动。而在这7天的时间里,有关“开放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议题备受外界关注。 tujian.org

  虽然双方未具体公布“开放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讨论细节,但台湾《中国时报》已开始描绘“新华社台北分社”的模样:编制10人?规模适中?《中国时报》甚至还猜测分社社长的级别。

tujian.org

  而从2001年开始派遣赴台记者至今,新华社记者一直以“驻点”的方式在台湾开展采访工作。其他大陆媒体在台记者也是如此,比如三个月(过去甚至一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因此,“常驻”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意味着一次不小的改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工作量成倍增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华社记者陈斌华曾经是大陆首批赴台驻点采访的记者,在2008年的整个第4季度也都在台湾驻点。对比今昔,他坦言:“过去报道以岛内新闻为主,有时候甚至觉得没新闻可报,现在两岸的交流活动非常多,我们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陈斌华表示,马英九上台后,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两会复谈、两岸直航、大熊猫赴台、大陆游客赴台等。“我们现在明显感觉忙不过来,每次两个人手不够。”

tujian.org

  中央电视台驻台记者陈轩石也有同感,他说,过去两岸交流的事情不多,相关的报道也少,加上有些不能报道,他们的工作也比较清闲,“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两岸的交流激增,各种大陆团体来台湾交流,我们就忙不过来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大陆驻台媒体(包括中央级和地方级)已经达到七家。台湾开放大陆记者赴台始自2001年,但后来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断采取恶化两岸关系的措施,这项制度也遭波及,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在台驻点采访甚至一度被停止,直到国民党重新上台,局面才得以改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官员变客气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2008年5月台湾“政权”更迭,随之而变的是台湾当局官员对大陆记者的态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陈斌华感触很深,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2001年刚去台湾时,虽然是民进党“执政”,但“下面的”官员还都是原来国民党的人,因此,大陆记者和官方的联系还比较顺畅。但到后来,随着民进党自己的官员上台,和官方打交道的难度就越来越大。陈水扁的“台独”路线逐渐清晰后,台湾当局对大陆记者的限制日趋严格。比如台当局要求的“报备”,有时候大陆记者会忘记,或者是因为时间紧张而缓报,台湾当局都会看得非常严重,以至有些记者后来被限制入境,“他们会认为我们是在故意挑衅他们,总之他们用一种负面的思维来思考大陆记者的行为”。 tujian.org

  陈斌华介绍说,2008年7月新华社记者重返台湾时,已经是国民党上台,官方的态度相对比以前好,会主动与大陆记者交流。在报备上还是延续以前的办法,但没那么严格了,至少在出现纰漏的时候,台湾当局不会刻意往坏的方面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戒备记者的心理始终存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几乎每一位受访的驻点记者会提到驻点时的“报备生活”,据介绍,大陆驻点记者只要离开大台北地区,不管是采访还是旅游,都要提前向台湾“行政院”下属的“新闻局”报备,要写得很仔细,每一个半天的行程都要写清楚,还要写清楚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台湾各县市的警察行政机构都有专门负责“保护”大陆记者部门,每当大陆记者在台北报备完,“新闻局”就会通知相应地区“接待”和跟随,而且还会给被采访单位和个人打招呼,而陪同人员还需要给“新闻局”写报告。 tujian.org

  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说:“有时候我们去采访都是临时性的,报备就会很麻烦。甚至连个人的活动也要报备,比如周末我要去花莲看海,也必须报备,否则就要受到‘新闻局’的警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青林在台南和台中采访时都受到了“高级别”的安全保护,每一级的警察局都会派两个人,最多的时候达到8个人。记者走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那次人多,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来这么多人,我们也搭你们的车算了。”

tujian.org

  陈轩石认为,台湾当局之所以执行这么严格的报备和陪同制度,还是基于他们的戒备心理。“一些单位至今认为大陆记者在台湾的‘目的不单纯’。”中新社记者曾嘉则指出,台湾一些既定的制度要改变还需时间,两岸交流会消除一些误解和偏见。而且,相比民进党时期存在的跟踪记者现象,现在的报备制度已经有所宽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陆记者盼早日常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两岸关系缓和的大趋势下,几位大陆赴台记者都认为,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设立常驻机构,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对双方都有好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毅临行前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强调,在此次访问台湾的行程中,两岸新闻专家已达成进一步新闻交流的共识,而互设常驻机构是两岸新闻媒体深入持续采访的基本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尽速推动。 tujian.org

  虽然由于两岸新闻交流所及层面较广,具体细节还有待商榷。但杨毅希望,双方能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动,使未来两岸新闻交流更加频繁。据《中国时报》7月29日报道,台“陆委会”副主委赵建民已公开表示,“开放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的内容将有可能列入第五次陈江会协商议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链接】大陆记者赴台大事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1年8月,新华社记者范丽青、中新社记者郭伟锋赴台采访“闽狮渔事件”处理情况,成为40年来首批赴台采访的大陆记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11月,台湾当局公布“大陆新闻人员进入台湾地区采访注意事项”,正式开放大陆中央级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员到台采访,时间是1个月一轮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1年2月,范丽青与同事陈斌华赴台驻点采访,成为大陆首批赴台驻点采访记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台湾当局开放中新社记者到台驻点,将赴台驻点的大陆新闻单位增至五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台湾方面停止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在台驻点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6月,台湾“陆委会”同意恢复让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家大陆媒体在台驻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12月,《福建日报》记者林娟、《海峡都市报》记者翁芝光和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黄晟4人,作为大陆首批地方媒体记者赴台湾驻点。(方辉)

     相关链接
    ·大陆驻台记者谈感受:从不好报到报不过来
    ·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张俊宏将参选南投县长
    ·台拟6年千亿推募兵制 士兵可看液晶电视玩游
    ·大陆银联卡7日在台使用 商机20亿业者抢食大
    ·台湾防务人员维持费将近1350亿 创历年新高
    ·台新旧卫生主管交接 新官上任后首要追讨健
    ·台风"莫拉克"来势汹汹 基隆市公布7日停班
    ·台北市府三大工程案攸关百姓性命 检调追究
    ·第五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湖南衡阳举行
    ·台湾中华航空将于9月初开启长沙-台北航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