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媒驳“赤崁楼没看头”说法:见证东西文明碰撞
2009-08-21

  中新网8月12日电 台湾《中华日报》12日刊发社论《台南赤崁楼的历史文化地位无庸置疑》批驳部分游客称赤崁楼没看头的说法,文章指出,赤崁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赤崁楼在台湾开拓史上的地位已无可置疑,它曾经是全台湾的号令中心,见证过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以及政权的更迭,它的一砖一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章摘录如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南市向以古迹闻名,赤崁楼更是最耀眼的地标,《华盛顿邮报》曾将赤崁楼列为世界十大景点之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少数观光客的评语,虽不能抹煞赤崁楼的光芒,但有关单位应以此警惕,加强赤崁文化园区的维护与营销,让游客都能一窥堂奥。 tujian.org

  台南市政府近年来为发展观光,规划出赤崁、孔庙、东安、宁南、镇北、五条港等多处文化园区,这些园区有的自成一格,有的可以相互连结,游客置身其间,有如走进时光隧道,可以体验府城浓郁的古早味,以及文化艺术之美。在这几个文化园区当中,赤崁文化园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赤崁文化园区的范围,等于是台南旧城的核心。这个区域约略为十七世纪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所规划的“赤崁市街”,它是台湾最早实施都市计划的地方,更是全台湾的政经中心,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荷兰人于1624年转占台湾,在安平一鲲鯓筑热兰遮城,后来因商务繁忙,原址不敷使用,乃迁往平埔族赤崁社聚居的赤崁一带重建市街,当时发生郭怀一抗荷事件,引起荷兰人的警惕,因此在赤崁筑普罗民遮城,隔着浩瀚的台江内海,与安平的热兰遮城互为犄角。不久两座城堡先后为郑成功攻陷,号称海上强权的荷兰,黯然退出台湾,结束38年的殖民统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赤崁楼因是荷兰人所建,故俗称“红毛城”,城楼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台,非常巍峨壮观。当时台江潮水可直达城下,闽人称水涯高处为“墈”,讹做“崁”,加上城楼砖瓦皆赤色,在阳光映照下一片火红,因此又称“赤崁楼”,“赤崁夕照”也成了台湾八景之一,为诗人墨客所吟咏。

tujian.org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以赤崁之地为东都明京,并一度驻节于赤崁楼内,他英年早逝后,城楼改为火药、军械贮存所。清康熙年间朱一贵之乱,城楼遭到严重破坏,沦为断垣残壁。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残址基座上兴筑大士殿、海神庙、蓬壶书院、文昌阁、五子祠等建筑,西式城堡从此改为汉式楼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据时代拆除大士殿进行整修时,发现原普罗民遮城的城门,接着又挖掘出东北角的堡垒残迹,因此将其改成历史馆,战后多次进行修缮,民国七十二年由内政部门宣布为一级古迹。赤崁楼在台湾开拓史上的地位,已无可置疑,它曾经是全台湾的号令中心,见证过东方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以及政权的更迭,它的一砖一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赤崁楼是观光客必游之地,市府已增设夜间照明,并在假日举办古迹音乐会,在灯光投射与悠扬音乐陪衬下,更添赤崁楼的历史沧桑之美。这座古迹的确存在腹地过小、展示文物严重欠缺等问题,如果没有完整深入的导览,只是走马看花,确实可能会觉得“没看头”。其实赤崁楼只是赤崁文化园区的一部分,周边还有祀典武庙、大天后宫等一级古迹,结合起来就像一座古城博物馆,等待观光客去探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台媒驳“赤崁楼没看头”说法:见证东西文明
    ·交往十年男友不婚 女子因对人生茫然跳楼身
    ·“莫拉克”造成台湾实际农业损失增至78亿元
    ·海研中心将首次与台湾经研机构共同举办研讨
    ·“莫拉克”致台停电逾159万户 目前已修复98
    ·快讯:台湾莫拉克灾情累计67死45伤61失踪
    ·水灾后鸟瞰台东:10米宽溪流膨胀80倍(图)
    ·台湾电视台将办赈灾募款晚会 周美青当接线
    ·台股狭幅震荡收盘小跌10.12点
    ·王文洋跨海争产案听证会13日在美国举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