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的儿子,大山的雄浑、博大,给了他质朴的性格。他是军中的骄子,军营的锤炼、磨砺,给了他不屈的品质。生于大山,走出大山,回归大山,建设大山,他用自己的远见、毅力、辛劳和汗水,让一个昔日“粮靠天赐、果靠天赠”的穷山沟,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叫李锁,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长、优秀退伍军人,是一只大山锁不住的山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梦想,从大山深处放飞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1964年出生在四面环山的毛家峪村。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村里穷得就像荒山里的石头。上世纪90年代,全村46户人家中,30多户是清一色的土坯草房; 168口人当中,竟然有30多个光棍。 “种粮靠天收,吃粮靠救济,鸟不落山窝,人往山外走”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家有兄弟姐妹5个,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在他的记忆里,衣服是大人穿破了补补给孩子穿,大孩子穿完了给小孩子穿,冬天穿完了,把棉絮扒出来夏天再穿。贫,就像是一把锁,困住了他的双手;穷,就像一根刺,刺痛着他的神经……在李锁很小的时候,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飞出大山,走出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转机出现在1982年。当年,高中毕业的李锁如愿登上了驶出大山的军列,当上了一名汽车兵。艰苦的军营生活和严格的军事训练,让他完成了由一名山里娃向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也锤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军营磨炼了李锁的意志,也开阔了他的眼界。三年服役期满,怀着一腔豪情的李锁回到了家乡。 tujian.org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乡面貌仍依旧。李锁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靠部队锤炼的胆识,摆脱贫困,带领乡亲们走向富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东凑西借了10万元钱,在村里建起第一家企业——瓶盖厂,并把全家老小都弄来上班。妈妈为了不耽误时间,每天比别人早来一个小时,先把煮铁用的开水烧好,然后再开机操作。一天,也许是老人太疲劳了,一不小心,手指被轧辘机带了进去,3根手指当场被轧断。看着妈妈血肉模糊的手,李锁顿时心疼得昏了过去。李锁发誓,一定要让老人过上好日子。 tujian.org 凭着军人的诚实和坚韧,经过几年摸爬滚打,李锁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1996年底,已发展成为下设15个分厂、拥有50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达200万元、年净收益在2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纳税居全乡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雏鸟渐成鹰。反哺的本能和天性,使他把回馈这片土地当作人生新的起点和追求。 tujian.org 出路,在沟壑之中延伸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能干,让他带着大伙儿干,准能发家致富。”2000年11月,李锁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tujian.org 当时,村里的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由于山里打出的粮食根本不够维持全村人的生活,村子里的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了。李锁心里清楚,他选择的道路,前面充满着艰辛、布满了荆棘,弄不好拖垮了自己的企业,村里的面貌依旧。但面对村民们的信任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他实在找不出推托的理由。在第一次村民大会上,李锁向大家郑重承诺:豁出我这100多斤,也要把咱毛家峪变个模样!给我3年时间,如果3年内不能让大伙儿富起来,我主动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村里和外面世界的联系,多年来就靠一条仅1米多宽的山间小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1.6公里的路,出去得1个小时。出去卖柴鸡蛋换点钱,在路上鸡蛋就得破半筐。大山隔断了致富路,也挡住人们的视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想富,先修路。李锁不顾家人的反对,带头捐了5万元,并南下广州,说服一个堂兄捐款5万元。紧接着,他又一个一个动员村里在外的个体户为修路捐款,不到一周的时间,终于凑齐了修路的资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尽快将道路修通,李锁成立了由8名民兵组成的突击队,急活抢在前,累活冲在先。在他的率领下,仅用40多天,一条光滑平整的柏油路就修到了山外,圆了全村几代人的梦想。2001年8月,当第一辆汽车驶进村子的时候,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全村人敲锣打鼓,扭起秧歌,欢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路通了,李锁又马不停蹄地筹集资金,并垫资2万元,改造了村里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村里人畜吃水问题。随后,又整修了村里的街道,安装了路灯,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修路、改水、整街三件事,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增添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而李锁却因忙于村务,自己的企业无暇管理,损失近30万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富矿,在农家山村开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深知,地处深山、山多地少、资源贫乏的毛家峪,仅靠种植业、养殖业,难有出头之日。要从根本上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必须另辟蹊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发现,毛家峪虽是一条偏僻的山沟,但自然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宜人,这里有一万亩松林、一千亩果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俨然一处天然氧吧。而且,山里还有亿年石,是十至十三亿年前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因为没有污染,村里人大都长寿。何不充分利用村里的优势,开发山村休闲度假?况且,蓟县地处天津、北京、唐山之间,有着丰富的客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认准了就干是军人的一贯作风。李锁把自己的想法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沟通,取得了共识。随后,立即马不停蹄地登门拜访市县有关专家、学者,邀请他们到村里进行考察和论证,最后确定在“长寿”二字上做文章,把村子定位为“长寿度假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春,李锁率先推倒老房,投资50多万元,盖起了一栋二层别墅,并进行了高档装修,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旅店。在此基础上,他又动员村干部、民兵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利用自家庭院,相继开办了12户家庭旅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干部和民兵们一家家开起了家庭旅店,村民们看在眼里,动在心上,纷纷效仿。可是,有些群众因家庭困难、资金不足,想办却无力办。为此,他发动党员干部对那些想干但确实有困难的农户,采取“一帮一”的方法,通过担保贷款扶持群众开办家庭旅店。村民刘桂芝是村里的特困户,李锁不仅帮她担保贷款了2万元,而且还借给她1万元,使其顺利地将旅店开了起来。2004年“五一”长假前,全村46户家家都开办起了家庭旅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办旅游,搞开发,景区建设需要大笔资金。集体没钱,上哪儿去弄?李锁把家里的房产、有价证券、汽车拿出来作担保,到银行贷款。在他的努力下,全村修建、恢复了20多处旅游景点,推出了水果采摘、睡热炕头、吃农家饭、当山里人等农家特色旅游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寻找客源,打出品牌,李锁多次驾车上北京、去天津、奔唐山,到各家旅行社搞宣传、推项目。从此,毛家峪的旅游业从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每年从春天开始一直到秋末,城里人源源不断地涌进村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光,向山外世界延伸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更新观念,李锁带领村委“一班人”远赴日本,实地参观学习“一村一品”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随后,村里投资1900万元建起了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与民俗风情相融合的具有本村特色的“五亩之宅”别墅新村、全国山地落差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并力求做到“年年都有新项目,月月都有新变化”,使游客的回头率不断攀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把村里的旅游业做大做强,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他紧紧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走联合开发、联合经营之路。2005年,村里与天津永泰红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投资2.3亿元成立了天津市毛家峪旅游发展公司,新开发建设了拓展基地,修建了旅游专用路,建设了新的供水设施和村内污水处理系统,新建了月牙湖,对元古奇石林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进一步改善了旅游设施。投资1.2亿元对全村的农家旅店进行了全面改造,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建设了一批大型娱乐设施,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最佳农家旅游目的地正在形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引进更多的人才,提高公司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村里不惜高薪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旅游公司顾问,广泛招收地方大学生来村里创业发展。今年26岁的村办公室主任王贺誉,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辞职,拉着丈夫回到山村,安家落户,经营家庭旅游。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锁自豪地说:“过去村里人一个个都往外跑,那是因为村里穷。如今外迁的村民们都纷纷往回迁,那是看到了村里的变化和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毛家峪,家家住别墅,户户配电脑,人人用手机,80%的家庭有了小汽车,银联网实现了户户通,互联网实现了家家连,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子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天津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兴县富民先进村”、“巾帼示范村”。在李锁的带领和广大民兵的带动下,村民的道德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明礼、诚信、依法经营蔚然成风,游客至上、服务至上深入人心。许多游客感慨地说:“现在的毛家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真可谓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