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专家的努力下,日前,一批滇池流域特有物种得到科学评估,包括滇池金线鲃、螺蛳等在内的9种土著鱼类和4种软体动物被评估为极危物种,亟待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随着昆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开发和利用滇池的现象也逐年加剧。围湖造田、修建沿湖堤坝、城市用水的大量排放、周围森林的砍伐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等,严重威胁着滇池土著特有鱼类的生存和繁殖。在世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的“滇池淡水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对滇池流域的土著特有鱼类进行了考察、监测和保护。通过查找历史文献记录和实地考察,项目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价标准,对滇池流域13种土著特有鱼类和5种软体动物的濒危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身鱊,小鲤,中臀拟鲿,昆明鲇,滇池金线鲃,云南鲴,异色云南鳅,昆明裂腹鱼,滇池球鳔鳅被评估为极危物种,金氏鱼央,银白鱼和多鳞白鱼被评估为濒危物种,昆明高原鳅被评估为数据缺乏。而螺蛳、光肋螺蛳、牟氏螺蛳和飘棱拟珠蚌被评估为极危物种,滇池圆田螺被评估为濒危物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滇池地区特有土著鱼类的调查评估,为滇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项目还通过设立公众教育基地,宣传滇池环境和土著特有物种的保护等方法,使滇池周边群众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为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tujian.org
记者 熊燕(云南日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