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的金鸡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金鸡古镇是滇西南古丝绸之路进入缅甸的重要驿站,相传为秦相吕不韦后裔永昌郡守吕凯的故里,距今已两千多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镇占地1平方公里,纵横两条主道在街心呈“丫”字形相交,沿街民居是传统的滇西建筑风貌,现存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和东汉时期遗址,其中金鸡温泉、吕公祠、金鸡寺、卧牛寺、金鸡古戏台等古迹至今保存相当完整。在金鸡村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沿用了上百年的古戏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朴风貌 村民悠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鸡村坐落于保山坝东边缘凤溪山下,村庄占地约1.5平方公里,有居民1500多户,6000余人,为保山最大的古村落。金鸡村距保山城区仅10余公里,作为西南丝绸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通道口,自古以来交通就十分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鸡村的街道和民居建筑也很有特色,呈“井”字形结构,为典型的四方街。在长约数百米的老街两旁都是上百年的老房子,虽略显破旧和斑驳,但在阳光的映射下,家家户户门前风干的红辣椒异常红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进村子里,你会经常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端坐在街边,或吃着零食,或唠着家常,或发着呆;一群孩子在古戏台前的广场上嬉戏打闹……金鸡古镇由于鲜有游客打扰,至今还保存着古朴的风貌,这里的村民都过着自在悠闲的日子,村子周围都是农田,油菜花开和麦苗抽穗时最为漂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个热闹 图一个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鸡古戏台是保山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戏台,至今仍是当地老百姓自编自演戏曲的大舞台。每年正月十四及其他重要民间节日,台上丝竹管乐,台下座无虚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传统的元宵节少不了吃汤圆、看花灯,而在金鸡村却是唱大戏闹元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看大戏,四乡八邻的村民在这一天会早早地等候在这里,这已是金鸡乡的老传统了。说是看大戏,其实就是村民们自娱自乐。既然是自娱自乐,也就没有那么多套路,没那么多规则,想怎样演就怎样演,想怎样唱就怎样唱,没有人说他们不专业,没有人说他们服装不统一,因为大家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劲,图的就是一个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露天剧场 近低远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古戏台位于金鸡村文庙街西端与季平街衔接处,始建于清代中叶,民国初期重建。戏楼占地130平方米,为单层歇山式阁楼,楼面中凸边缩,楼上为戏台,楼下为街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戏楼坐西向东,为抬梁式结构,呈“凸”字形,戏楼向前伸出,两侧耳房缩后而建。据记载,戏楼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戏曲画,有经常上演的戏曲名称,如《卖胭脂》、《双龙会》、《双断桥》、《曹庄杀妻》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戏楼前是一个长46米、宽21米的露天剧场。为使后面的观众也能看到戏,剧场地面近低远高,别看是露天的,其实应算半封闭。进入剧场,必须从戏楼下的两道门进去,两边店铺围住了剧场,再往后,才是通往村中的巷道。若是加个屋顶,就是现代大剧院了。建筑格局颇有现代剧场的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台前飞檐垂柱,内壁诗画淋漓,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剧场南北两侧是商铺,随剧场地面坡度而呈梯次上升,并与戏楼两边的商铺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形成一个集商业服务与艺术表演为一体的剧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剧种流行 剧目繁多 tujian.org
相传金鸡村戏曲活动较早,元明以来,村中长期有业余戏班,演出活动不断,逢年过节经常邀请外地戏班同台演出,现已成为隆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鸡古戏台方得以建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在元明时期,就有龙狮队和洞经会在保山城乡演出。明末以后,随着滇剧、花灯等专门剧种的流行,戏班组织也开始出现,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如清末杨桂芳戏班,有演员10余人,各类乐器俱全,演出剧目有《双龙会》、《二进宫》、《秦香莲》、《斩辕门》、《三击掌》、《回宋营》、《菖庄砍柴》等。除村内戏班自演外,年节期间,还经常邀请外面的戏班前来演出,仅民国时期,先后就有玉村班 、福寿班、周锦堂班等名戏班来此作过专场演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戏台重建 年年唱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鸡村老年协会会长张仁义介绍说,从前,金鸡乡没有街子,当地人赶集要到附近的村寨赶,往来很不方便。到了清代,一些有识之士到附近的黄毛村进行协商,将他们的街子借过来赶,从此形成了5天一街,且街子很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小街,后来又在街心建起戏台供村民唱戏。随着岁月的流逝,戏台经历了风雨沧桑,变得十分破烂。到了民国初期,时任板桥区团总(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长)的张耀南看到金鸡村人又多寨子又大,而且很喜欢唱戏、听戏,便开始动员村民捐资出力修戏台、造街子,经过多方筹资后,重修的戏台于民国5年又开始迎客,重修建的戏台在当时从很多方面来讲都是一流的,很气派壮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戏台重建后,当地每年都组织唱戏,并备齐道具、设备成立了自己的戏班子,在过年和秋雨时节进行大唱。最长的时候连续半个月的时间,就这样金鸡戏台唱出了名,每到唱戏的时候就有大批的人聚集到这里,至上世纪30年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鸡戏剧团的团长杨再兴介绍说,重修古戏台后,村里爱好戏剧的人组织成立了个戏剧团,每年定时进行演出,很受乡邻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崔 敏 通讯员 范南丹(春城晚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