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午,记者从姚安县城出发,汽车在雨后崎岖泥泞的山路上行驶了约一个小时后,来到官屯乡马游村民委员会门外。这里,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已于去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被誉为“彝族的百科全书”的长篇史诗、彝族民族民间音乐“梅葛”的起源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车还没停稳,记者便被一阵悦耳的葫芦笙乐曲吸引,几位盛装的彝族群众正载歌载舞。 tujian.org
欣赏完数曲“梅葛”歌舞后,记者一行与当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有珍聊了起来。出生于1943年的郭有珍,13岁开始在祖母和母亲的感染下,开始演唱“梅葛”。她告诉记者,“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是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彝族人民把“梅葛”看作彝家的“根谱”,会唱“梅葛”的人,被尊为彝家最有学问的人。自打她记事起,马游村彝族群众每逢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男女老幼都会围坐在篝火或火塘旁,弹三弦吹芦笙唱起“梅葛”,有时候甚至会唱三天三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唱了一辈子“梅葛”的郭有珍“做梦也没想到”,就因为“梅葛”唱得好,政府会每年发给她8000元的津贴。虽然早已经开始了义务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梅葛”,但郭有珍老人还是表示,以后要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年轻人演唱“梅葛”,一定不能让“梅葛”失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县委领导介绍道,作为该县正在实施的“文化荣县”战略的一部分,该县将依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梅葛”打造的“马游坪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广泛收集“梅葛”文化的书籍、音像资料、乐器、刺绣、手工艺品和劳动工具等民族文物。为展示马游坪独特的民居文化,该县还投资对部分农户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试点,使民居从墙体外观、结构、花纹等方面充分展示彝族“梅葛”文化特色,还原彝族民居固有的原貌。今后还将实施大“梅葛”开发战略,扩大彝族“梅葛”文化生态区的开发范围,把官屯乡的马游坪、黄泥塘、三角和左门乡的地索、左门、花椒园等区域连片开发,形成以马游坪为中心,交相辉映的“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而成为中国知名、世界惟一的彝族“梅葛”文化风情精品旅游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