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男孩张杰(化名)来自贵州盘县农村,家中共有兄弟姐妹6个,张杰排行第五。在那个经济窘迫的贫困家庭里,调皮而聪明的张杰不仅没能得到父母的宠爱,反而成为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出气筒,被打骂怕了的他跑到昆明,半月前在街头流浪乞讨时被城管人员送到了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如今,张杰已经喜欢上救助站的管理和生活。 昨日正与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男孩下珠珠棋的张杰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不会挨饿、不会被打,因此他不想回家。据悉,张杰的这种感受得益于昆明市救助站在全国首创的亲朋式救助、校家式保护救助管理模式。 tujian.org
每天救助三四十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这个于1998年初建成投入使用的老救助站,从2003年8月1日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以来至今年7月25日,共救助各类人员48784人次,年均救助量超过10000人次,名列全国第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上半年,该站共救助各类人员8336人次,基本接近该站去年全年的救助量9780人次。目前,该站日平均救助量为三四十人,在站人数日均150人左右,每逢节假日则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2007年以来,昆明市救助站经过大胆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前救助管理的新模式——亲朋式救助、校家式保护。亲朋式救助,即救助站干部把救助对象当做亲戚、朋友,主动救助,热情救助;校家式保护,则指对进入未成年保护中心求助的儿童,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给予关爱,像老师对待学生般给予教育,让儿童在中心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学校的感觉,以便尽早重新融入家庭,回归社会。 tujian.org
昆明市救助站站长李金留表示,实行亲朋式救助、校家式保护是被《救助管理办法》逼出来的。亲朋式救助包括3个内容:转变观念,主动救助;转变态度,热情关爱;转变方式,规范救助。由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后,救助管理机构原来那些限制收容遣送对象人身自由的设施拆除了,逼迫工作人员也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临时遇到生活困难暂无着的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救助服务,把他们当做亲戚朋友,主动、热情、规范地给予救助,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找到亲人的感觉,安心接受救助。为此,每逢冬季天气转冷时,救助站都要派出车辆和人员带上衣物食品,上街巡逻,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到站接受救助。 tujian.org
新模式解决甄别核实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昆明市救助站负责人形容救助窗口的值班人员个个都是“老中医”,都会望、闻、问、切,看外形、听口音、察言观色,从而有效减少了救助人员骗站、骗票难题及误会纠纷。2007年,该站还挤出经费,自行设计了一套救助登记管理系统,对救助业务程序进行固化,既可用名字查询,也可用照片查询,大大提高了办理救助业务的效率,并实现了救助业务的公开、公平、公正。困扰救助管理工作多年的甄别难、核实难得以解决。 tujian.org
新模式解决了管理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受助对象的管理难题。站内设置有受助人员培训基地,受助人员自愿申请,即可参加简单的技能培训;同时,新模式也解决了受助儿童的教育难题。昆明市救助站还在全国首家把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办成学校,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专长,组建师资队伍,编写适合的教材,每天为孩子们上课,与孩子们谈心交朋友,以期在短短的救助期间,尽可能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生存和生活。 tujian.org
新模式运作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朱咏梅(春城晚报)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