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云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双版纳勐罕镇着力提升旅游品质 修三园造度假天堂
2009-08-05
丽江古城的持续火爆,束河古镇因接待能力有限而不敢过多地接待省外游客……,旅游小镇越来越受游客们推崇,这一切,都源于人们在现代化城市里已找不到数百年前先祖生活意蕴的记忆片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云南提出要打造60个旅游小镇。4年过去了,云南旅游小镇的开发究竟怎么样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日,记者来到云南十大旅游名镇之一的西双版纳勐罕镇采访时,一个项目规划总投资额75亿元的橄榄坝大沙坝项目刚举行完签约仪式。经过旅游小镇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个早就名扬天下的傣家小镇到处焕发生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发 很少见到“现代”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双版纳最能体现傣家民族特色意境的,就是被称为孔雀尾巴上的勐罕镇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一到勐罕镇,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傣家竹楼。2007年成为旅游名镇以来,这里跟其他旅游小镇差异之处就是,这里很少见到 “现代”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西双版纳傣族的宗教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独具特色的精髓,都集中在了勐罕傣族园内。据统计,经过旅游小镇战略发展至今,勐罕已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拥有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各一个。

tujian.org

改变 500村民就地就业 tujian.org

由于旅游小镇的开发,给曼乍村民岩香中家和同村人带来了搞傣家乐接待的机遇。岩香中的妻子玉敦在自家的竹楼中从事旅游接待,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搞旅游接待不仅使我们有钱了,而且还经常有机会见到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官员和名人。”玉敦对记者说,很多名人和学者不仅来到她家的竹楼做客,而且有的一住就是几个月。10年前,和许多村民一样就靠种点蔬菜和水果卖,而现在坐在家中就有生意上门来,不觉中步入了小康行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已有500多名村民不再出门打工,就可在家门口的傣族园景区内就业领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未来 打造三园修成天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打造集旅游、康体休闲、会议、商务、高品质住宿、民俗民风体验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及最能体验浓郁傣族文化民风民俗的核心区域。” 勐罕镇副镇长李荣华介绍说,准备把勐罕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极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傣式度假旅游目的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的精品旅游度假名镇。

tujian.org

目前已着手进行 “三园”构建。以全镇59个傣族寨子为背景,建大傣乡风情园;加强傣族园这个活的傣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将澜沧江沿岸建成傣族文化园。栽种西双版纳特有的三丫果等热带水果,逐步转向休闲度假旅游的热带花果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橄榄坝农场副场长、傣族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文武介绍,通过10年发展,傣族园景区的营业收入2008年上升到1600万元,接待游客量达4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上交税收387万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席记者 戴振华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云南加快花卉产业发展 自主创新品种约占全
    ·支援姚安地震灾区 漆光伟捐出奥运火炬拍得2
    ·中国保监会开展“假保单”专项打击“围剿”
    ·七彩云南助学工程启动 2000万助800大学生上
    ·昆明市滇管局实施制度创新 主动预防违法显
    ·交通部撤销1420个二级公路收费点 提高运输
    ·昆明航空再添运力 新增两航线 机队规模达4
    ·景洪将重建傣味第一街 新址位于南过境路旁
    ·昆明发明第一辆卧铺车
    ·“最牛公交”引出一群老驾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