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昆明曾经熟悉的妥甸酱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省城掀起一阵风后就渐渐淹没在同类商品中,只有不少怀旧的人会时不时想起这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百年老酱油,回味间,似乎唇边还留着余香,却苦于寻寻觅觅不见其踪。最近,不少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一些广告镜头和昆明的出租车上再次跃动出那几个熟悉的字眼——妥甸酱油。昨日,采访团走进双柏寻访百年老店,才发现老品牌已重新焕发生机,厚积薄发准备再战江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探秘老店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百年传统工艺大不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双柏县志》记载:“妥甸酱油创始于明洪武1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清咸丰年间在民间手工作坊少量生产形成商品,被作为宫廷宴席的调味珍品,久负盛誉。”1958年创建的妥甸酱油厂,经过两轮改制,在2008年初找到了新“婆家”,并更名为云南双柏妥甸酱油有限公司,新的公司给百年老品牌注入了活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引进了新的设备和工艺,引来了活的资金。”苏桂兰,一位在公司呆了29年的员工,现在的职务是公司技术总监。在妥甸酱香四溢的发酵车间里,朴实的她向采访团讲述着传统工艺的大不同:小麦炒制磨粉,以一定的比例与蒸熟的大豆混合,再用配制的菌种进行微生物培养52个小时,然后配以一定比例的盐水开始发酵。而发酵这一关,正是传统工艺最大的特点。“我们用的是老黑山的山泉水,传统工艺的酱油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方面都比较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诸多制约 ? tujian.org
地方名品难出“山门” tujian.org
既然有这如此多的益处,又颇受消费者青睐的百年品牌为何在很长一段时间退隐江湖?“现在的生产规模是每年5000吨,但以销定产的模式让我们每年只生产大约1500吨~2000吨左右。”苏桂兰说,受传统工艺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不快、相对销路不畅等原因的限制,虽然妥甸酱油百年传承的好名声早就在外,但却不得不适当控制产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疑,经过数百年传承的百年妥甸酱油如今头上有着“云南省著名商标”、“国家质检总局免检产品”等多个光环,但“出山”之路却也颇为坎坷。“百年品牌的妥甸酱油,就像山寨里的美女一样,躲在深山人不知。”双柏县县长高翔形象地比喻说,很多年来,妥甸酱油在扩展方面难以走出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营体制的制约,在找到新的“婆家”以前,老厂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不但管理粗放,流动资金缺乏,而且人才匮乏,宣传也不到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出困境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品着青花外衣上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原来的人工变成现在的自动生产线,工艺和技术上都上了一个台阶,产品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开发。除了儿童酱油,还开发了礼品酱油,老品牌还穿上了青花瓷外衣。”高翔侃侃而谈。在一间展示室里,几个玲珑别致的青花瓷瓶子分外醒目。据公司办公室主任姚芳芳介绍,容量220毫升的青花瓷瓶中装的是特级妥甸酱油,两小瓶为一个礼盒,零售价约110元~120元一套。指着厂区旁边的一片地,姚芳芳告诉记者,为了不断提升妥甸酱油的品牌效应,未来3年,公司将进行万吨生产线改造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明清风格的作坊可能重现,游客可以在新产区体验传统制作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记者博客 tujian.org
县长的“孩子” tujian.org
双柏 7月9日 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缠着县长高翔打破沙锅问到底,原以为喋喋不休的提问得到的回应会是一招四两拨千斤,可没想到,高县长一一应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什么会对妥甸酱油如此熟悉?八卦的我最后又问了一个傻傻的问题。“熟悉它的缘由一是一种使命、一份责任,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刚想把打在电脑上的这句话删除,不过后半句“知名品牌就像是一个县的代表和孩子,要重视和呵护它。”却感觉出那是发自高县长的肺腑之言。这句话他说得颇为动容和诚恳,眼看着这个“孩子”渐渐长成,并找到了好“婆家”,而另一个“孩子”——白竹山茶,却还在雾里寻寻觅觅。“群山环抱,迷雾茫茫,在这种状态下,生产出这样的绿茶原料,味道缠绵,余味犹存,却是躲在深闺人不知。”高翔似在吟诗,但眉宇中却锁着深深的忧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双柏的一天多时间里,我们被地方政府迫切发展的心情深深感染,除了这些绿色产业,当地的林业、矿电、优质烤烟原料等都颇为富足。但由于藏在深闺,这颗“绿色明珠”还没有发出熠熠光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挂在西部片区开发指挥部墙上的新城规划图形如人脑剖面图,走在清爽小县城的振兴路上,看到绿水青山中,一座三星级的宾馆建设已经收尾……希望不远的将来,这颗明珠在智慧思路的指引中发出耀眼光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雅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张雅棋 文 周灿 摄 (春城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