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通过文化单位改制、扩大文化招商和发育乡村文化市场等多条路径,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多元文化市场主体,激活文化生产力,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合力,有效地解决了边境地区文化市场容量小、主体缺位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1亿元,比2007年增长13.8%,占GDP的比重6%。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已在保山形成热点纷呈的文化经济效应。 tujian.org
推进文化单位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保山市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加快旅游业结构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对市歌舞团、隆阳区文工团等国有文化单位进行转企改制,组建了保山市艺术团、文化演艺有限公司和文化艺术中心、体育服务中心,并建立起了公益性演出和商业性演出双向管理新机制,广泛开展商业化运作的广场文化展演活动和群众性娱乐康体活动,成为保山推动休闲旅游和打造节庆品牌的生力军。腾冲引导腾越文化艺术团、高黎贡山民族部落、腾越古韵乐团等文艺团体开发文化旅游市场,提升了腾冲旅游的文化品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坚持招大商、招强商、招儒商,不断加大文化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保山市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先后引进了昆明官房集团、云南省机场集团公司、昆明柏联集团、深圳华隆集团、世纪金源集团、大港旺宝公司等大企业落户保山,参与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先后实施了腾冲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保山奥新体育城、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云峰山旅游景区等重大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协议投资超过100亿元。涌现出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云南腾冲热海旅游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和顺古镇的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柏联集团创造了“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和顺模式,建立了滇缅抗战博物馆、大马帮博物馆、商旅馆,走夷方馆等,浮现了丝路文化、边地文化、马帮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和侨乡文化,大大提升了和顺古镇的文化含量和品牌价值,使和顺荣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基地”的桂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培育乡村文化市场主体。保山市着力打造“刺绣文化产业集群”、“特色民间工艺品生产加工集群”、“农家休闲特色文化产业服务集群”等六大农村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资源在农村、生产基地在农村、员工是农民”的乡村文化产业链,创造出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文化产业模式。其中,以园角刺绣、绮罗珠绣、腾越刺绣、苏扬刺绣为龙头的“刺绣文化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9个乡镇,从业的农村妇女达3000多人,每月从公司得到的直接收入达100多万元,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00多万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近几年来保山市吸引了大批的影视公司、知名作家到保山拍片、创作。合作拍摄了《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松山何以巍巍》、《玉道》等一批反映历史文化的电视连续剧、电影、电视散文;成功打造了《古道雄风》、《古道飞歌》、《腾越乡风》等舞台艺术剧目,推出了《至爱极边》、《泥太阳》等一批文化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保山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中宣部的重视,被收录在中宣部出版的《文化体制改革70例》中。2008年,保山市委先后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经验交流会”作交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李春旭 刘流 张莹 (云南日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