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界需要走向世界,与各国学者进行广泛交流,在沟通中寻找差距,在互动中寻求发展。”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十六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黄忠彩在接受采访时,对我国政府在2003年申办第十六届大会承办权的初衷做了概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说,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初,并拥有一批为之献身的著名学者。而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相关民族政策,成功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与发展。为宣传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成就,让国际学界走进中国,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借鉴国际研究成果,加强应用研究,为我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族理论和政策提供思想支撑。经过我国政府和学界的积极努力,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第十五届大会上,各国专家学者一致投票同意,十六届大会定在中国云南的昆明举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筹备这次大会已多次来过云南的黄忠彩说,每五年一届的大会已举办十五届,但只有两届曾在亚洲地区的印度和日本举办。此次选择云南,不仅在于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为国内省份中最多;民族文化特别丰富多彩;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在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研究水平已走在国内学界的前沿。更重要的是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昆明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并举办过昆交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事实证明,这些优势和经验,使我国首次承办这次特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具备了良好基础。“会议的顺利举办,得益于国家和云南省的多方努力。”回顾筹办历程,黄忠彩说,大会筹办之初,我国政府就给予高度重视,国家民委及有关部门与云南省通力合作,克服了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大会筹委会等成员单位积极与国内外学界联系沟通,“大海捞针”似的与近10万个世界各国学者、1万个国际研究机构取得联系;借鉴学习国际惯例并与国情相结合;与云南省政府、云南大学及云南民族大学等密切配合,实现跨部门、跨省区、跨领域的沟通协调;多渠道筹资解决办会经费。从而使筹办本届大会这一全新的课题得以破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筹备大会几年来,云南省多位省级领导都对大会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解决了昆明筹委会筹备期间的人、财、物、办公地点设置等问题。”对此,黄忠彩深有感触。再次走进大会承办地云南大学,他对整修一新、生机盎然的校园,较为完善的会议设施,甚至连重新制作的中英文场馆标识牌,都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为从多种角度来展示国内外学界的研究水平和成果,大会组织了156场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4000名学者参会;组织的6个展览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丰富多彩;精心策划的影视展播尚属首创;邀请国际学界知名学者举行主旨发言、名家讲座等,这在历届大会都是少有的。同时,大会多渠道筹措资金资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参会学者,并组织近600名志愿者为参会学者服务。尤其是精选出石林县糯黑村、弥勒县可邑村等5个体现着云南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特色的学术考察点,让来自国内外的学界专家眼见为实地见证中国及云南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足迹。使本届大会既参照国际惯例,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鲜明的特色,足以体现出我国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的诚意和底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罗 霞 陈云芬(云南日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