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云南德宏的“遮放米”是最好吃的滇米之一,可是亩产只有200公斤。此后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成功推广,才解决了云南稻米的产量问题,亩产平均达到600公斤以上。在已“吃得饱”的今天,如何让现代人都“吃得好”,又摆在了科技工作者面前。云南“云光”系列水稻,经过苦心研究成功推广,其特点是不仅高产而且好吃,连袁隆平尝过后都称赞不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认为,“云光”系列水稻在多个方面,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保证了昆滇大地人们的饭碗,同时推广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栽种,开创了云南自育杂交稻走出国门的先河。 tujian.org
曾经吃不饱的低产滇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山的云南,除了元阳等少数山区,只有在滇中和滇南等地的平坝才广泛种植水稻。其中,德宏的“遮放米”和文山的“八宝米”就是平坝地区生产的一种口味极好、粘性足够的大米,它们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籼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几千年以来,云南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种植的大都是“籼稻”。而在海拔1500米以上,种植的大多是“粳稻”,产出的米被人称为“软米”,煮熟后除了香气四溢,还松软可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农村的种植模式,大多是谷物收获之后,就留下一些种子,剩余的用作粮食。这些种子,都是“纯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这些“土著稻谷”最大的缺点,就是低产,平均亩产只有200公斤左右,有质无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外,这两种水稻的植株都显得高大,如果遇到狂风暴雨,往往损失惨重。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吃得饱”是人们的梦想,“吃得好”只是奢求,因为这些稻谷产量低下。如何能栽培出高产的水稻?成了普通群众的期望和科技工作者的攻关难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系杂交稻解决温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生物学常识告诉人们,无论在动物界还是植物界,通过杂交,总能产生出或优良或劣等的子代生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杂交中选出优良的品种,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李铮友,带领科研团队,于1969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粳稻雄性不育系,创建了滇型杂交水稻体系。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少量的杂交粳稻开始在云南种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云南才开始大面积推广“两系杂交稻”取代常规稻,普通百姓从此真正享受到了高产的实惠。 tujian.org
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在以稻米为主食的云南,这关系到4000多万昆滇乡亲的饭碗。杂交稻在云南累计示范推广100万公顷以上,新品种比常规稻普遍增产10%至20%,累计增产稻谷6.2亿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增收,稻米在解决云南人的温饱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9月22日,云南省将首次设立的省科技最高奖——300万元的突出贡献奖颁发给为解决云南大米自供作出杰出贡献的水稻专家蒋志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产还好吃的米问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95年以后,“云光”系列水稻在云南60多个县推广,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都比常规稻增产15%以上。如在嵩明县,原来的稻米产量约为每亩550公斤,而“云光”系列亩产约在700公斤以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不饱之时,研究方向以高产为主。吃饱之后,就需要既高产又好吃的米了!”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卢义宣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以前,云南种植的稻米大多追求高产为主。此后,由卢义宣带头的科研项目,开始研究“天然配方米”。它的特点是,一粒穗子产出两种米:2/3的米粒是透明的粘米,1/3的米粒是纯白的软(糯)米。这项研究得益于德宏软米,包括“遮放米”,产量普遍在700公斤以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市民到市场上买米时,商家推荐最好吃的米时,往往会说是“东北米”和“越南米”,而到了今年收获的季节,商家的口吻也许就会变了。因为,在昆明的8县1区,今年已种植了2万多亩新品种天然配方米,许多米老板正等着收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