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云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把脉《云南的响声》
2009-08-05
昨日上午,省委宣传部邀请首都部分音乐、舞蹈、艺术评论界著名专家学者,在北京举办《云南的响声》作品研讨会。与会者对杨丽萍及其新作独到的艺术创新和大胆的市场实践,以及云南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特别是演艺产业向纵深发展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央民族歌舞团著名编剧张苛,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民族歌舞团原团长李毓珊,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江东,著名作曲家、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北大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著名音乐人陈哲等专家学者认为,《云南的响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整台节目以国际的眼光把原生态民族精神的内核作了很好的保持和发扬。同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真诚,汇聚了杨丽萍的胸怀、气魄和智慧,她不仅把自己的艺术才能奉献出来,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人才,让世人看到了云南民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种“求真”的文艺创作思想,值得当今的文艺创作和文艺市场好好反思。有专家表示,云南省高度重视文艺人才、大力扶持文艺创作、大胆开拓文化市场、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和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并能引起业界的深入思考。专家们就整台晚会的时间长度、艺术节奏、音响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田欣在听取专家发言后表示,各位专家关心云南文化建设,令人感动。专家们的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精准中肯,很有高度和专业水平,加深了我们对《云南的响声》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将其修改完善,进一步将其打造为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文艺精品。同时,专家们对云南文化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如何组织领导今后的云南文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意见和建议,十分宝贵,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和研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田欣提出,《云南的响声》之所以成功有5大要素,即原生性、创新性、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这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三部曲”,首先是“怀胎”,该剧从一开始就以纯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杨丽萍的艺术创作创造条件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是“催生”,就是大胆创新并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使《云南的响声》成为让全国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精品力作;最后是“成熟”,《云南的响声》第一步走稳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推向世界,不仅要让云南人民喜欢,还要让全国人民认同,最终要走向世界,这需要反复地修改和加工提炼,对节目进行精简,在编排上做到精巧,最终以精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主持研讨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文联、云南电视台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云南的响声》剧组部分主创人员出席并认真听取了专家发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黄华 李开义 杜京(云南日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云南省舞台艺术走向市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的响声》在北京首演引起强烈反响:师法自然 生动传神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听到了云南的“响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云南的响声》京城开演 杨丽萍让粉丝疯狂(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云南加快花卉产业发展 自主创新品种约占全
    ·支援姚安地震灾区 漆光伟捐出奥运火炬拍得2
    ·中国保监会开展“假保单”专项打击“围剿”
    ·七彩云南助学工程启动 2000万助800大学生上
    ·昆明市滇管局实施制度创新 主动预防违法显
    ·交通部撤销1420个二级公路收费点 提高运输
    ·昆明航空再添运力 新增两航线 机队规模达4
    ·景洪将重建傣味第一街 新址位于南过境路旁
    ·昆明发明第一辆卧铺车
    ·“最牛公交”引出一群老驾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