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最南端的中老边境有一个和谐美丽的边寨,8个民族53户人家同居一寨,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这就是勐腊县瑶区瑶族乡会都寨。解放前,这个纯傣族村寨很封闭,不和其他民族通婚;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傣族群众和周围村寨的其他民族逐步建立了团结和谐的关系,相互通婚成为常事。年过花甲的彝族妇女钟秀芬对记者说,“如今,我们已成为有傣、彝、瑶、壮、哈尼、拉祜和汉等8个民族的多民族寨子。不同民族相处很和睦,几十年没有发生争吵打斗的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会都寨的景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地处滇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聚居着傣、哈尼、彝、布朗、拉祜、基诺和汉族等13个世居民族。60年来,西双版纳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处理好自治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农场和民族群众之间的关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为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22.8亿元,比1950年的1555万元增长790倍;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比1950的61.8万元增长153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213元,比1950年的42元增长70多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双版纳最贫困的基诺山、布朗山被国家民委列为“两山”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投入巨资帮扶加快基础设施、文教卫生建设和培育支柱产业,使基诺族、布朗族3年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州连续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启动了 “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将用3年时间解决边境地区、民族聚居区的各族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的问题。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驻军、农场挂钩扶持,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帮助民族村寨修路架电、修沟挡坝、改善校舍,大力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成功使全州286个贫困民族村寨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如今,全州基本实现“普九”义务教育的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5.5%;该州与云南大学等合作整理翻译出版百集《中国贝叶经》,使这一有着“活化石”美誉的傣族百科全书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民族众多、边境线长、信教群众广的边疆民族自治州,如何实现团结稳定与和谐繁荣,确保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西双版纳州州委书记江普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族团结是西双版纳文明进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法宝,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再接再厉,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保持和不断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张学仁 朱绍云 赵汝碧(云南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