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报道的8拾荒汉悠闲群居桥洞一事,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有市民认为,几人生活在桥洞下影响环境有碍市容,也有市民认为,几人的生活本身就有难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生存权利和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市民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甚至还有人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未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反对方: 影响城市形象,应清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午10点的护国桥上人流如织,忙碌的市民脚步匆匆。一阵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尿臭味,路人无不掩鼻而过。而在桥洞下,“眼镜”、“老二”、“老安”和一个常来串门的同行打着麻将,除了“小安”早早干活去了,“小德宏”、“攀枝花”都在当看客。而在另一个有积水的桥洞里,另两名流浪的男子正在睡觉,似乎和“老二”他们都不认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里是城市中心,这样太不文明了,政府部门应该管管。”看到桥底下的情景,在护国桥附近做小生意的李先生说,晚上桥底下经常有流浪人员来睡觉,随地大小便,经常能闻到一股恶臭味,很不卫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形象。城管执法人员经常来查,但效果不明显。李先生担心一旦这种行为被默许,越来越多的流浪人员会涌进桥底下栖身。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逛街路过护国桥的李女士则表示,护国桥属于省级文物单位,应该加强保护。她建议在桥洞外装上围栏,阻止流浪人员进入,避免他们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城市形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支持方:生活有难处,能理解 tujian.org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也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同样在护国桥附近做生意的王女士说,常住在桥下的几名男子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并没有干任何非法勾当。虽说影响环境,但他们也有各自的难处,“桥洞下面潮湿阴冷,谁愿意长期居住在这里?”王女士说,她很理解这样的行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北京上大学的田小姐说,城市里的流浪人员属于社会问题,不是单纯哪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在西方社会福利发达国家,同样也有流浪人员。国内其他大城市里也都有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适合居住,对外来人员充满了包容性。采访中,支持田小姐观点的市民大有人在,都说这是一个城市包容与社会秩序冲突的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最终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监管部门:缺少处理法律依据,只能劝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愿救助,救助无偿。”昆明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张处长说,流浪乞讨人员属于民政救助范围,但如果当事人不申请救助,工作人员也不能对其采取强行措施。同时,当流浪乞讨成为一种职业后,他们的收入得到保障,也不需要救助。在接到市民举报后,往往也只能对其宣传政策,主要以劝说为主。 tujian.org
“市容市貌我们要监管,但是对这一群体并没有适用的法律依据。”昆明市综合执法局五华区执法分局护国执法中队的朱先生说起护国桥下的流浪人员,很是无奈。他说,流浪人员长期居住在桥下,的确影响市容市貌,但不可能像取缔占道经营那样进行取缔。虽然1998年昆明就实施了《昆明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但没有哪条条款规定,对流浪人员可以强制遣送和驱赶,所以执法队在执法时主要以劝离为主。之前在和辖区街道办事处的多次联合执法中,他们跟执法人员玩躲猫猫,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工作人员不可能长期守住他们几人,因此效果并不明显。 tujian.org
医生提醒 常居桥洞容易引发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桥底下阴暗潮湿,他们的健康有没有保障啊?”采访中,也有市民对长期居住在桥洞下的8人的健康表现出担心,希望他们能拥有正常的生活方式。尽管“老二”、“老安”他们说,这些年从来都没患过病,甚至连感冒都没有,但医生仍提醒他们,桥洞下不宜久居。 tujian.org
“流浪人员的生活环境很恶劣,每天接触的东西所附带的病菌比平常人接触的多得多,再加上他们没有医疗保障和起码的卫生条件,很容易感染疾病。”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颖说,居住在桥底下的几名男子看似生活正常,但时间长了难免会感染疾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医师说,如果有条件,救助站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对流浪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做好预防疾病传播的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李佳健 实习生 田秋实 朱家吉(都市时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