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一条鱼的革命
渔歌中唱道:“海螺声声震天响,十万渔民上战场。战场就在嵊泗洋,东海洋上有名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嵊泗渔场位于舟山渔场的中心。渔业是嵊泗的传统产业,也是嵊泗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30年,嵊泗人不仅唱出一首首战天斗海的豪迈歌曲,更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改革史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洋山深水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枸杞海上牧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迹山宝钢矿砂中转码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张红榜掀起改革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7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嵊泗县嵊山镇解放渔业大队在箱子岙沙河口的一面山墙上贴出红榜,宣布解放渔业大队所有渔船的捕捞所得经济收入,以船为单位,和渔业大队集体分成,在完成上缴集体一定金额的基础上,渔民多捕鱼虾多分钱,即多劳多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议论纷纷——这不是留资本主义尾巴吗?疑虑、兴奋、渴望、恐慌各种情绪交织,打破了渔村的宁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带头掀起这场变革的是解放渔业大队党支部书记宓仲德。他知道,这是一场有政治风险的变革。但是他不得不为之。 tujian.org
当时嵊山渔场被誉为“祖国鱼仓”“东海聚宝盆”,是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六省一市10万渔民的主战场,而本地渔民们却过着衣食不饱的日子。当时一年劳作12个月的渔民和一年只捕2个月鱼的渔民工分是一样的,所得“预支”也一样,这种“绝对公平”、勤无奖懒不罚的分配体制严重挫伤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渔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穷,有些渔民甚至靠借债度日。1977年春节前夕,大队连每人每月五六元的“预支”也发不出了,只好打白条向粮站赊米过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宓仲德毅然决定带大家破一破、闯一闯,再搞一次“超产分成拆账”。“超产分成拆账”是两年前时任嵊山镇党委书记的朱德华在解放渔业大队蹲点调研时,为调动渔民积极性提出的一个分配方案,但仅仅尝试了3个月,就被上级责令停止,朱德华作为“反对农业学大寨”“走资本主义回头路”的反面典型被责令检讨。改革的小火苗虽然被扑灭了,火种却悄悄播进了解放渔业大队250多名青壮年的心中,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刻“哧”一声被再次点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宓仲德在镇领导的默许下,贴出了那张红榜。经讨论研究,大队根据渔船的生产状况和各自船上劳动力与工具配备的差异,取消大小渔船作业单位每人每月8元伙食费补贴的规定,分别给予完成定额任务的大小船舶作业单位以5%和15%不等的捕捞收入提成,让作业单位渔民自主分配,其余的95%和85%由集体留足积累后,参照渔民工分值在全大队范围内进行分配,俗称“按产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久旱逢甘露一般,分配自主权令大伙儿的生产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很快扭转了解放渔业大队常年亏损的局面。次年,该大队进一步完善分配政策,实行“三定两奖”制度,即对每一作业单位核定渔业产量(产值)和劳动力工分及生产成本,实行超产量(产值)给奖、节约成本给奖。当年底,大队就还清了拖欠信用社的26万元贷款,还第一次有了盈余,渔民年劳均收入增至2000多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求生的本能,脱贫致富的渴望,令越来越多的渔民兄弟萌生了改革的冲动。1978年,嵊山镇“老大难问题队”前卫渔业大队试行“大包干”。1984年,壁下乡四个渔业生产合作社、近百个捕捞作业单位实行单船核算股份合作制。1988年,嵊泗县大洋岛钥匙村发行渔业股票,以股票持有量来确认渔民股权份额。和解放大队一样,这些大队、村经体制改革后,贫困面貌很快得到改变。 tujian.org
王朝都是原嵊泗县壁下乡安基村党支部书记,上世纪80年代初壁下乡的渔业股份合作制实施得较为规范,成效明显。据王朝都回忆,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从1984年至1990年八年间,固定资产增加了4.166倍,集体积累也增加了42.05万元,占同时期全县69个从事外海与近洋作业的渔业生产合作社集体积累增加额的31.2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3][4][5]下一页
|